专论

发布者:年鉴网发布时间:2019-06-26浏览次数:93

 

继往开来求实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衡阳会议召开2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今天,在衡阳会议召开2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中医药界8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在湖南省长沙市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召开座谈会,共同回顾20年来中医药事业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这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很有意义。

(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阶段。在“文革”期间,我国中医药事业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全国中医医院由“文革”前的371所减少到171所,中医人员由36万人减少到24万人,使建国后初步奠定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受到极大削弱。面对这一严峻状况,中共中央及时转发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1978]56号文件),不久卫生部又召开了“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这些关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和会议,对于恢复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中医药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局面。至1982年,中医医院发展到75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恢复发展到24所,中医队伍人数也有了相当幅度的增长。面对这样一个好的形势,如何引导和促进中医药事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医药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卫生部于1982416-2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简称衡阳会议)。

这次会议,以继承发扬中医药学、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为宗旨,坚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978]56号文件和党的各项中医药政策,排除“左”的影响,进一步统一思想、澄清认识,明确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议对关系到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医医院建设、高等中医教育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提出加强中医医院建设、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办学质量和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等一系列加快中医药发展的举措,进一步强调了中医机构要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的发展思路。会议形成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整顿和建设的意见》、《全国中医医院工作条例(试行)》和《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中医学院》三个文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提高对发展中医药的认识、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一次重要的会议。 

(二)衡阳会议后的20年,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展的20年, 20 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有不少宝贵经验和体会,这些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地加以总结和借鉴。

党的中医药政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的法律地位得到确立,初步建立了符合国情的中医药管理体制。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医药发展纳入了国家“十五”计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显现,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世界上更多国家和人民的关注。

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以改革促发展,紧紧把握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促进中医药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七五”期间,我们针对中医机构规模数量不足及中医药人员缺乏的状况,重点抓了加快中医机构建设和加速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要以机构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学术提高为依靠的指导思想。“八五”期间,针对中医机构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加强中医机构内涵建设的工作方针。“九五”期间,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们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体、两翼、三个重点”的中医药工作的总体思路。进入21世纪,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中医药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医药现代化。20年来,中医药工作总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目前全国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已发展到2654所(包括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院),中医院床位数达到27万余张,绝大多数综合医院设有中医科;高等中医药院校(含民族医药院校)27所,中等中医药学校51所,独立的中医药科研院所77个,中医药人员达到50余万人(不含中药生产经营人员),基本形成了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高举团结的旗帜,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倡导主体发展与开放兼容相结合,不断促进中医药学术的繁荣和进步。

20年来,我们的主要体会是:①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认真贯彻了党的中医药政策,中医药事业就得到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党的中医药政策,中医药发展就要遭受挫折。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仍然是这样。②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宗旨观和改革观。中医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中医药发展要服从、服务于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这个大局。中医药也是我国整个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事业要服从卫生事业整体的发展。中医药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保健服务,发展中医药事业就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改革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要不断通过深化中医药改革,促进中医药的发展。③必须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夯实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加快中医药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这既关系到中医药能否为人民健康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又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成败兴衰和持续发展。

(三)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医药发展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重大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医药工作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做好新时期中医药工作。在去年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教育医药卫生联组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就中医药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科学地位和文化底蕴及其历史和现实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目标,强调了中医药工作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和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问题。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新时期中医药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要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努力贯彻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用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全体中医药工作者的思想,总揽中医药工作的全局,以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学科学中的特色,为人民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学科学中的特色,为人民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是江泽民同志对卫生和中医药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卫生和中医药事业的共同发展目标。根据党中央对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中医药工作的实际,我们在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农村卫生改革中,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第二,继续贯彻落实上海会议、青岛会议精神,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中医医疗机构改革。第三,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始终不渝地把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作为核心任务来抓。一是要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高中医医疗机构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水平和能力;二是要大力培养优秀临床中医药人才,采取有力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造就一批又一批中医药理论造诣深、临床和实践技能强、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中医药临床家,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名医”;三是要与时俱进,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充分吸收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不断提高中医临床科学研究水平;四是要不断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这既是关系到中医药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也是中医药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改革,继续前进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医药学术和防病治病能力的提高,是中医药生命力之所在,中医药学要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做好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工作,要坚持“双百”方针,始终高举团结的旗帜,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一要提倡民主讨论,发扬学术民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活跃的学术气氛;二要坚持尊重实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做实事,少说空话,不要过多地争论谁对谁非,只要是为了发展学术、提高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服务,都可以通过实践来证明谁更完善,谁更好。

做好中医药继承发展工作,必须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进程。中医药数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先进成果发展自己的历史。中医药现代化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发展中医药服务,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就是对中医药最好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坚持“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一步增强中医药的活力和竞争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回顾20年来中医药发展所走过的历程,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但我们也应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去努力工作,逐步地加以解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衡阳会议召开20周年座谈会,就是认真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中医药工作。我相信,有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有几十年来中医药工作取得的丰富经验,有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新的世纪,我们一定能够取得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加优异的成绩。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坚定信心,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励精图治,为开创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更加辉煌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思考

黎敬波

一、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1.评价方法多样,标准不一 疗效评价需要有公认的标准,但当前许多疾病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不统一,自拟标准较多。其原因很多,如中医诊疗主要针对的是证候,如何评价证候疗效,目前尚无好办法;由于受西医评价标准(指标)影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也大量使用西医疾病指标。因此导致评价方法多样、标准不一的现象。

评价方法多样、标准不一常难以反映中医临床的客观疗效,中医治疗的优势和特点无法体现等。中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主要是辨证论治,它对实体瘤大小可能无效,但却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期等。这样的疗效评价恐怕仅用西医卡氏评分或中医证候评价的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结合中医自身的临床实际建立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规范评价方法已成为十分迫切的工作。它应该体现中医几千年证候评价取得的成果和所表现出的优势,同时要能与现代医学先进的评价方法相互沟通,可以在临床事件(疗效)评价中彼此承认和相互补充、启发。

2.评价方法主观、局限 随着中西医学交流的不断增多,中医的疗效评价方法越来越显得单一和局限,于是为了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根据个别经验制定了一些带主观性的疾病疗效评价标准,有些是套用现代医学有效评价的方法,这些做法与中医理论有一定出入,较难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中医辨证诊断具有系统认识疾病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用西医认为合适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自然会主观和局限。评价方法主观、局限带来的主要影响是对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不统一、不规范,评价标准的内在联系性差,忽视对疾病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评价方法的主观性还受过分追求有效性事件评价的影响,对同样的疾病状况,治疗方法、药物相差无几,可由于评价的标准不同(有的为自拟评价标准),可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有些疗效标准虽经专家咨询、论证,但其应用范围也还比较局限,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真实疗效的系统评价。

3.引进现代方法与中医理论不兼容的矛盾 现代医学重视微观评价,强调疗效的客观指标,但这些评价指标和方法是否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实际,大多未经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也是导致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混乱的一个客观原因。其次,由于中医注重辨证诊断和用药,而西医评价都不然。二者是不同的评价体系,在某些方面存在理论或现实操作中的不相容性,难免产生矛盾。

回顾中医历代临床文献记载,不乏疗效评价方法的运用,认真研究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如针对证候的评价方法、将疾病进行阶段分析评价的方法等。无论用现代医学的评价方法,还是中医临床评价方法,都应该结合各自的特点,寻求理论的融合点,而不是相互排斥或顾此失彼。近年西医传统疗效评价方法逐渐暴露出弱点,现代临床疗效评价需要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于是生存质量评价、循证医学等逐渐受到重视。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也应该积极研究这些新的方法。

4.总体评价与个案评价的矛盾 自开展中医药现代研究以来,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报道很多,但针对某一具体疾病(或证候)的总体疗效评价较少,有严格设计的对照研究、大样本随机调查者所见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受传统个案评价观念、证候诊断本身的个体性和不规范影响。个案评价重视的是“证”及其变化,因此,总体评价与个案评价的矛盾仍来自我们对中医诊断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不够深入。

现代医学重视总体评价,强调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对照观察,这种方法在现代疾病诊断、药物的临床评价中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在它形成理论体系的同时,建立了以个体诊断治疗和临床事件评价为特点的思维模式,它注重个案评价,重视患者服药后的主观感受和某些生活质量自评的指标。这些个别疗效不只是经验的偶然性结果,而是反馈治疗中信息输出的途径,它具有系统化分析、评价的特点,是最具体、最直接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大样本观察研究来说,并不太适合,有时还会作出带主观性的结论。因此,要建立现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或标准,还需要适当转变观念,结合总体评价与个案评价的优势,完善和规范中医诊断体系,以有利于促进中医疗效的提高。

二、证候规范对完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指导意义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面临的问题很多,要抓住重点解决技术关键。目前一些专家已经认识到,证的研究是一个关键,证候诊断规范是完善疗效评价方法的一个重要前提。

1.提供科学、规范的理论依据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有其自身特点和特殊性,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评价中如何处理证候,如何评价证候改善与疾病好转、痊愈的关系,如何在重视个体化评价的同时上升为总体归纳等。对证候的客观、准确认识与把握,证候与疾病的关系,个体化证候表现的特点等,都需要通过诊断规范来研究和解决。

中医诊断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理性的识别与判断,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也不能脱离中医理论,不能脱离中医诊断学的基本规则,建立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许多问题也可以通过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来帮助解决。

2.提供方法学指导 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就是要规范评价方法,筛选最适合的评价指标,而中医诊断规范的目标是建立客观、科学、合理的病证诊断体系,量化诊断指标,因此诊断规范是疗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诊断规范的研究为建立疗效评价体系提供方法指导或参考,规范的诊断指标体系和诊断思维模型又可为评价体系所用。

诊断规范与建立评价体系在方法学上有很多可以借鉴或承接的地方。如中医诊断结论大多都是个体诊断结论,传统的中医疗效评价也较多地注重个体评价,总体的评价常被淡化,这既是矛盾,又是反映中医评价特点的地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借鉴诊断规范研究的经验。

3.提供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直接影响着评价效果,所以评价指标必须客观、规范和可操作,这就需要更多更细地研究诊断指标和中医证候规范规律,满足客观评价的要求。证候规范的指标大凡包括量化指标、半量化指标或某些定性指标。要作到既遵循中医理论,又便于推广应用,则可以通过诊断规范及其他现代方法的结合来实现。因此,在疗效评价研究时,应积极促进和推动诊断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