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长论坛

发布者:年鉴网发布时间:2019-06-26浏览次数:149

 

未来医学将是东西方汇聚的新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

一、东西方医学特色不同

当代社会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医学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注重整体,但分析方法不足。中医更多依靠经验的积累,进行类比推理,中药方剂中通过多种有效组分对机体进行多系统、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调节,以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

现代医学产生于实验医学时代,分析方法为其优点,但整体综合不足。西医认为人体由组织器官等组合而成,偏向于机械的还原论,其物理-化学反应的纯生物医学模式多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机体靶点的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具有明显的对抗性。西医比较倾向于形态、局部医学,往往考虑直接的因果关系,重视直接效果,成分、靶点、通路可能比较清楚。

二、当代医学面临挑战

当代医学面临着两方面的严峻挑战。第一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健康威胁已转变为非传染性的慢性病(NCD),如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多是病原体不明确,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寻找治疗多基因疾病(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和病毒感染性疾病 (如艾滋病、肝炎等)的有效药物至今仍很困难。

这些疾病涉及多基因、多靶点通路和网络调控,存在病毒与人体基因组/蛋白质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传统的、针对单一靶点的研究方法已难以适用于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

第二方面的挑战是医学模式面临的困境。21世纪,医学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根本性的变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征服心脑血管、 癌症等非传染性慢病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启发了人们对现代医学模式——生物(治疗)医学的反思。美国对1岁以上人群死亡率居前10位疾病的致病因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对于NCD的发生而言,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作用远大于生物学因素。二是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 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 (GOM)、医学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刻反思。

以人均卫生投入最高的美国为例,1950~1976年人均医疗费用上涨了302.6%,而平均寿命无明显提高。1980~2005年,其医疗费用从GDP 1.2% 升至17%。按这一趋势,到2028年美国医保体系将无钱可用。导致这场迫在眉睫危机的根源是医学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出了问题。错误的医学目的, 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要扭转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 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

三、中医药国际化展望

当代科学和医学发展趋势,是整体与局部并重、综合与分析并重、 经验与实验并重,正在由实验医学时代向整体医学时代逐步过渡。其对象正由疾病扩展为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其模式为生物医学-心理-社会-环境-工程医学,目标为3P医学(预防、预测和个体化治疗)。

针对现代医学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西方医学界显示出对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空前热情。 东西方医学正在交汇,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 治未病以及养生保健、七情五志五运六气等, 与西医的系统生物医学、环境、生态、预防、心身、康复医学、健康管理等理念有许多共同点和交汇点。东西方医学的汇聚可能对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应对当代面临的全球健康挑战、 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民族医药正在加快走向国际化。

对于当代面临的健康问题,现代医学的思路必须调整,必须有系统性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整体的、多靶点的、多层次的作用和调节,就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如此,传统中医药学对于医学的目的和模式有着非常深刻的思考。《黄帝内经・素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显然,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上工治未病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完全一致,集中体现了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变的核心价值。

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是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论,是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经过数千年亿万人实践的检验。显而易见,治未病的医学,正是关于健康的科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的医学,将是东西方医学汇聚的新医学。

(本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916日在乌鲁木齐召开第二届中西医与维医等民族医学国际学术大会上的讲话。摘自《健康报》201291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