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献研究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6-26浏览次数:9

 

中医药文献研究在中医药发展历史以及现代中医药临床、科研与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成共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予以重视,也对中医药文献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中医药文献研究出成果速度较慢,而且成果形式往往不在现今的科研考核范围之内,所谓的“显性指标”不突出,因此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如何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必须从多方探索,不仅要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文献研究人才,提高研究能力与水平,而且要完成高质量的、实用性强的标志性文献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医药文献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发挥文献研究在现代中医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01中医药文献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文献研究一直处在或起或伏、或高潮或低潮的境地,一些大的文献研究成果如《神农本草经辑注》《诸病源候论校注》等重要古籍的校勘出版,以及大型著作如《中华本草》《中医方剂大辞典》的问世,均是在对中医药文献研究十分重视的阶段完成的,但之后往往又会有一个文献研究相对处于消沉阶段的时期,导致成果缺少,人才流失,队伍断层。

    在中医药文献研究消沉了多年之后,近十年来又开始逐渐得到重视,以《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为代表的中医药文献研究项目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中医药文献研究高潮,不仅对部分现存中医药古籍的版本与存佚情况进行了考证梳理,校勘出版了一批古代医籍珍本,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文献人才,为中医药文献研究持续发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几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加高度重视,中医药外部发展环境越来越好,这也激发了各级政府部门对在中医药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文献研究的重视,从事文献研究的人员数量开始上升,加上以往研究成果的作用与价值得到广泛认可,所以说目前中医药文献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中医药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  目前中医药事业发展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政府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医药的社会基础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国家中医药“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系统挖掘中医药文献与古籍,实现中医药古籍文献的数据化。由于中医药临床、科研的创新均离不开文献研究,可见,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与良好的发展形势,也为中医药文献研究提供了机遇,相信中医药文献研究在未来将大有可为。

1.2 中医药文献研究的重要性已成共识  中医药学科的特殊性之一在于它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只有在继承上的创新才有价值与实用性。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发明,文献研究功不可没。在青蒿素的整个研发过程中,尤其是在实验阶段之前,做了大量的古籍文献研究工作,由此我国晋代著名方书《肘后备急方》为大家所认知。可以说,青蒿素的发明,使大家对中医药文献研究在现代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理解与认可。很多人认识到,只有深入开展文献研究,挖掘古代医药文献,做到古为今用,才有利于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对于丰富的中医药宝藏,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要深入开展整理与挖掘研究,把它变成现代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前期成果为文献研究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尽管中医药文献研究步履艰难,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前期中医药文献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重要的医籍如《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基本上都得到了校勘整理并出版,大型的工具类图书如《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华医方》等也得以编纂完成,一些不为重视的古代医籍通过《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建设能力》项目的开展,其版本情况被调查清楚,并校勘出版。部分医籍通过《中医古籍珍本集成》的影印并加校注出版,使得一些珍善版本甚至孤本,得以为广大读者随时参阅。这些文献成果的产生为进一步研究积累了经验,为创新文献研究方法拓宽了思路。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为深入挖掘中医药知识要素提供了丰富资源,为开展文献的数据化研究提供了充足信息。

1.4 信息时代为文献研究提供了便利   目前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对于信息的检索、存储、编排、共享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文献其实也是信息的一种,一方面中医药文献的信息化处理为读者查检与利用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为文献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以往开展文献研究只能到图书馆进行查检,而图书馆有没有所需要的图书往往不了解,而现在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检,节省了很多时间。现在中医药古籍中的内容很多已在网上可以查到,尽管文字等方面正确率不高,但网络所提供的线索可以为查检节省大量时间。一些电子图书如《中华医典》的出现,为检索中医药古籍中的内容提供了方便,需要的内容可以从光盘中查检并复制,然后再进行原文核对。从事大型文献著作或工具书的编纂,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并建立编撰数据库,将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加快文献研究的进程。

 

02中医药文献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从国家政策的支持,外部环境的改善,到前辈专家的默默奉献所打下的基础,以及信息技术为文献研究提供的技术支撑,都为现代中医药文献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必须承认,现阶段中医药文献研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面临着新的挑战。这既存在文献研究本身的难度以及学科的局限性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对文献研究认识上的不足,再加之人才与业绩考核制度上的单一性等等原因,使得文献研究还需要多方予以支持。

2.1 成果产出时间长而短期看不出效益  中医药文献研究有其特殊性,研究过程耗时费力,需要慢工出细活,难以立即产生成效,特别是一项大的文献研究成果往往需要几年或十余年,如《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医方剂大辞典》均花费了十余年时间,《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建设能力》项目400种左右古籍整理前后也花费近10年时间,再加上文献研究成果需要正式出版才能进行验收,并且很多成果无法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因短期不易显现而往往被忽略,因此造成很多人对于文献研究不重视,文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2.2 繁荣景象下的成果质量不高而易被淘汰   优秀的文献研究作品必须是在专家们的反复精心雕琢之下完成的,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可谓是“十年磨一剑”。而近年来,在中医药领域掀起了研读典籍的高潮,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全国范围的许多出版社相继组织人员整理或编纂了大量的中医药文献著作,而由于编写队伍技术不过硬,水平不高,又追求“短平快”,因此在出版的大量文献著作中,不仅重复现象严重,而且有许多质量不高,甚至存在大量错误。一些原本不从事中医药文献研究的人员也开始整理校勘古代医籍,一些以前从没有出版过高质量的中医药文献著作的出版社,也开始走进这个行列。如果作者或编辑的中医药文献功底较差,其出版的作品质量可想而知,不仅价值不高,而且可能误导读者。这些浮夸作风之下出版的著作终究是会被淘汰的,必须引起注意,文献研究应当以质量为主,数量为次。

2.3 各项考核制度与指标导致工作开展十分艰难   从政府部门各项政策的制定,到公众舆论对加强中医药传承的宣传,再到读者对中医药文献作品的需求,似乎文献研究迎来了黄金时代。然而,在中医院校与科研院所,中医药文献学科领域的考核制度与指标大部分遵循的是自然科学的考核方法,涉及到学校排名、研究生培养要求等,均需要国家级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甚至需要发表SCI论文,而这是中医药文献研究很难做到的。因此作为中医学二级学科的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对一级学科的贡献率则显得不够,如果不实行分类考核的办法,从事文献研究的人员在职称评定、待遇等方面则要受到影响,从而使他们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积极性下降,更谈不上出高质量的文献研究成果。

2.4 专业人才缺乏而队伍不稳定  中医药文献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相对于其他学科,文献研究专业又是冷门,很多优秀人才不愿往文献学科发展,所以导致中医药文献研究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并不兴旺。目前全国范围内老专家比例偏少,人员以初入文献研究领域的年轻教师为多,大部分学校除了有医学史、各家学说和医古文等教研室之外,没有专门的中医药文献研究人员或机构。文献研究队伍必须长期而固定,只有经过长期磨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文献研究专家。近几十年间由于很长时期对文献研究不重视,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如果目前队伍还不能稳定,从事文献研究的定力不够,则势必还会导致人才流失,出现新的断层与青黄不接。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一支稳定而高水平的中医药文献研究队伍,则很难出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5 对文献研究工作不理解和不重视现象依然存在  尽管中医药文献研究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一些管理人员和从事现代研究的专家头脑里,还看不到文献研究的价值,甚至有人认为网络时代还需要编书干吗?把中医药文献研究看成是简单的编书,是因为根本不了解中医学科的特殊性,没有认识到中医学中的大量知识点还珍藏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还有人认为,现在从事中医药编书工作的人员很多,未必需要专门队伍来从事中医药文献研究。这是因为不知道简单的编书与文献研究之下的编书不是一个概念,高质量的中医药文献作品需要有一支专业的队伍来专门从事并完成。

 

03应对挑战与困难的思路与对策

 

面对中医药文献研究的良好机遇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们应该深入反思,寻求突破,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等方面多措并举,希望政府及管理部门对中医药文献的重视要落到实处,并要加强创新思维,不断提高中医药文献研究能力与水平,建立并稳定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满足现代中医药发展对文献研究的需要。

3.1 政府重视要落到实处并出台细则   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反复强调了继承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继承的手段首先是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如何做好继承工作,必须使各级中医药管理者认识到开展中医药文献研究的重要性,对此应当制定相应政策,将中医药继承工作落到实处,出台详细支持细则,首先要加大经费的投入,给中医药文献研究设立更多的科研项目,以课题带动研究。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科基金要设立专门的中医药文献挖掘、整理、分析与评价类项目。

3.2 制定研究目标并完成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  中医药文献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有待今人去挖掘整理,目前对中医药文献研究还缺乏计划性,研究方向还比较散在甚至无序。因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当制定中医药文献研究发展计划,分批或定期出版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著作。历代有“盛世修典”之说,建议组织编纂代表国家水平、划时代的、实用性强的中医药文献著作。作者和出版社要对编撰中医药文献著作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质量,让每个文献作品均具有时代性和永久性,为行业及读者称颂,使之流芳百世。

3.3 对文献研究实行符合专业特点的分类考核办法  由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属于中医学中的二级学科,在中医药大学与科研院所对文献研究的考核办法基本同中医学中的其他学科,要求专家承担国家级项目,发表高影响因子学术论文,而并没有考虑到文献学科的特殊性。现在很多年轻的文献专家都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而不能踏踏实实专心从事文献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如果仅考虑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不仅本学科的杂志得不到发展,而且容易背离文献的专业性。鉴于很难申报课题及发表高影响因子的论文,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从事文献研究的积极性不高,目前的文献研究队伍很不稳定,对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4 加强学习与交流以提高研究水平  除了要求政策支持之外,文献研究更需要自强自立,从自身寻求发展,通过学习、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中医药文献研究优秀人才。建议全国中医院校或科研院所成立中医药文献研究联盟,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合作培养研究生,定期举行研究生交流活动。也可以通过拜师、兼聘导师等形式,让年轻一代的文献研究专业人员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文献研究的能力与水平,多出高质量的文献作品。除了每年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外,还可以举行全国范围内的中医药学科建设研讨会,交流工作成绩与存在困难,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呼吁以寻求帮助,从而保证中医药文献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创新研究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并方便成果利用   信息时代为我们开展文献研究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查检与收集资料已变得十分便捷,然而具体的编纂手段还比较原始,与原先的步骤和方法基本相同。收集的资料大多数没有建立数据库,还不能完全做到资料共享,从而造成基础工作的重复与浪费,一些公开或内部的数据库尚没有分析与比较功能,总之文献研究还没有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为此必须加以重视,要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编纂工作前期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上,甚至出版前的校对工作之上,尽量减少反复使用纸质稿件,方便校对与修改。目前文献研究成果主要还是以纸质文献为主,电子载体的介入还不够,实际上给使用带来了诸多不利,也不利于成果的推广。如《中华本草》使用率很高,但很多人反映它的缺陷就是没有电子产品,不利于检索,实际上也影响了这部书的使用价值。所以建议今后文献研究成果首先要考虑以电子作品为主,纸质作品为辅。

 

转载自《湖南中医杂志》,作者:陈仁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