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化就得迎合西医标准?非也!海外 ...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6-26浏览次数:27

 

如果西方拒绝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理论等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制定再多的中医药国际标准都无法真正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国际化必须以坚持话语权为前提。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如果迎合西医标准的路线,不但不会促进中医药国际份额的提升,还会降低中医药的原创优势。

 

强调所有医学都必须通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部分双盲的临床试验方法来验证有效性的认识,某种意义上说是西方中心主义。要提升自己的理论话语权,这对所有海外利益包括对海外中医的发展方式方向和心态意识有决定性的影响。

 

 

话语权不仅是在评议、裁定、修改、阐释等过程中说话的权利,也是掌握和控制对事物评估的权力,是以己方的意见决定或影响他人的一项决策或研究能否通过评审,对制度的形成、解释和变革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能力。主导性话语权的本质是一种权威性实力,在一个领域里,如果没有话语权就容易处于被贬低、被排斥的地位。

 

中医药国际化

不应走迎合西医标准的路线

 

 

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医药必须严格遵照西方科技行业的标准完成重构和对接,才能算是中医科学化,才能实现中医国际化。目前,标准先行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鲜明特点,发达国家特别擅长将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作为保持其技术垄断地位的重要手段,西医以本国领先的科技行业实力为背书,声称自己的理论基础建立在现代科技理论的基础上,与其他科技行业同根同源,即使自身存在问题,仍然占领垄断制高点。

 

如果西方拒绝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理论等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制定再多的中医药国际标准都无法真正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国际化必须以坚持话语权为前提。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如果迎合西医标准的路线,不但不会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份额提升,而且还会降低中医药的原创优势。

 

以澳洲为例,澳洲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中医立法的国家,虽然被解读为中医首次收获西方承认,迈出走向世界第一步,但由于当时的立法推动者们没有优先把主导行业标准和话语权放在首要位置,妥协于苛刻的立法准入标准,使得澳洲中医药行业发展受到限制,以至于很多优良中药品种和相关人才无法进入澳洲中医圈,形成了有中医无中药的局面。

 

立法以来,中医药的经营也在被承认的名义下受到严格的制约,比如中药店必须配备中药师,必须向病人提供详细处方,而且每服中药袋外面都要附上大信息量的中英介绍,这样一来,中医师的祖传秘方、验方都要以安全监管的名义全面公开。

 

澳洲中医立法5年来,限制性政策层出不穷,目前全澳注册中医师和针灸师仅有4494人,与澳洲自然疗法有20万从业者相比势单力薄。自然疗法在澳洲受众广大,目前在澳洲是每年产值40亿澳元,而现有的中医师群体每年只接待280万人次就诊,总产值不到3亿。

 

在澳洲,当前和针灸标准竞争的就是干针,干针的理论体系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经过几十年在欧美医疗群体中的推广和实践,理论和经验都日趋完善,基本完成了从知识积累到知识梯度专科化,再到掌握话语权影响公众的体系构建,时机成熟完全可能取代针灸。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显示了海外中医药的自发推广模式在标准与话语权建设方面缺少顶层设计的现象,这将不利于中医药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海外中医在没有充分话语权实力的情况下贸然驱使中医挤进福利体系,即使获得某些福利也是非常微薄的,而代价却是让中医药发展空间和潜力被过早的透支。

 

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针对中医药海外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理论话语权

 

强调所有医学都必须通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部分双盲的临床试验方法来验证有效性的认识,某种意义上说是西方中心主义。要树立中国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科学自信,需要有组织、有规模、全方位地质疑和挑战西方人的理论话语权,比如可以从中医的整体论去批判西医和科技的机械还原论与系统论;从中医的个体化诊疗特征去批判西医的随机对照试验;从中医辨证论治的安全性去批判西医辨病施治所导致的毒副作用等等。

 

要认识到西医和现代科技的缺陷与局限性,用文化自信、科学自信应对来自西方文化的傲慢与排斥,提升自己的理论话语权,这对所有海外利益包括对海外中医的发展方式方向和心态意识有决定性的影响。

 

国家和团体需要有规模有策略地和海外私人机构组织定向型的高端技术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不包括中国)目前受过专业中医药培训的有50多万人,其中90%以上是各国当地的私人机构培养的,是中医培训的核心主力。因此充分扶持和发挥当地私人机构的培训力度和质量,结合已有的中医药培训平台,是主导海外中医培训话语权的关键。培训的第一阶段是要形成海外中医技术交流生态圈,科目丰富,满足各种基础、背景和层次的受众的需求,并且定向培养一批有特色竞争力的骨干。生态圈在初级阶段应重点以华人为主,这样的生态圈自我认可度较高,有利于形成品牌化效应。

 

 

 

输出文化软实力

 

加强中医文化媒体营销,相比较而言,在海外推广上一直对中医医疗技术的硬实力比较重视,以往中医推广都是强调疗效先行,疗效说话,但对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却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形象上一成不变的突出东方神秘古典韵味,加上西方的文化优越感、文化中心论乃至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西方公众对中医文化的认知度、认同感都不高。即使相信中医,大多也只是接受中医的医疗,而不理解或不接受中医的文化。

 

话语权的一个基本点就在于覆盖性,从传播途径的视角看,海外的中医文化目前主要通过私人和专业培训机构和个体行业者来完成,而不是真正的大众传播。在中医的大众传播中,只有一些中医经典译本(包括电子书),普及读物鲜有出现,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节目更是罕见。大众传播的薄弱,造成中医文化海外影响力较小。

 

把中医文化对外传播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媒体发达的时代,创新中医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在影视文化作品上多产优产,加大投入,以中医背景作为电影的主要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丰满人物形象,突出塑造中医元素的流行性、高雅性和时尚性。在海外传播中要充分利用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最终起到让海外受众认同标准的作用。

 

 

 

重视中医器械开发推广的主导权

 

当代的中国针法针具已经有了不凡的成绩,各种新针具新理念层出不穷,总体处于领先地位。高度重视中医药传统器材和创新器材在海外推广的主导权。比如针刀医学,已经在国内千锤百炼,深受好评,声名远播。针刀医学不但含有传统针法的思想,更有现代前沿医学理念多重技术的内涵,在病种范围、操作规范的先进性上堪称医学技术的伟大蜕变之一。高层次的针刀技术与经典针灸刺法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最重要的是针刀具有引领行业规范的基因,适合兼容西方前卫的理念和技术,在对外输出的方向和形式上具有优势。

 

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

 

健康养生产业是海外中医规避当地医疗类法规制约的一条出路。当今健康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20年健康产业全球总产值将达到13.39万亿美元,是世界资本流向的新宠。中医也应该积极策划海外第二阵地的开发,主导推广中医药的同源产业——养生产业。中国传统医药中养生资源极其丰富,发展高端、富有特色的健康养生题材,打造品牌化、规模化的项目势在必行。

 

总之,中医药走向世界要提高中医药行业对关键战略性问题的认识,不仅要发现关键问题,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主要举措,要确定能够影响全局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措施。整合人类疾病的各种知识,并以层级的形式构建中医走向世界的次第,中医不需要也不能再用西医和科技来自证自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必须以中医主导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标准,去赢得复兴的主动权。

 

 

转载自《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