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政工作概述
2000年中医医政工作在积极争取“医改”中扶持中医各项政策的同时,抓好贯彻落实“医改”各项政策,推进中医医疗机构深化运行机制改革。
(一)实现职能转变,加强宏观政策研究 将各种评审验收全部移交地方中医主管部门,医政司不再直接组织。将修订《中医病案规范》等技术性工作委托组首席专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对于学术问题积极引导,不用行政手段解决学术上的分歧。将由医政司直接管理的原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移交上海中医药大学管理,医政司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对其进行业务指导。设在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的移交工作也己完成。与全国中医急症协作组脱钩,理顺与学术团体的关系,已妥善将其11个协作组移交给中国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管理。完成了有关中医医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交接工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考试办公室组建后,于2000年2月将有关中医(包括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的考务组织工作全部移交局考试办公室,医政司重点做好相关政策的研究及协调工作。
(二)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 针对中医医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医政司有夫人员先后赴吉林等10个省市,进行实地调查,理清工作思路,并加强宣传力度,力争使各地有关部门与中医机构更快更好地领会和掌握中央的方针政策。
(三)抓住重点,积极协调,争取主动,力争为中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继续深化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围绕《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陆续出台9个配套文件,涉及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府财政补助、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医疗机构税收等诸多方面,医政司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主动与有关部委协商,使相关文件上涉及到中医药的内容表述得更加科学、合理。根据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协调组第一次会议的要求,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问题。
(四)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 我司于3月20日至4月4日举办了全国省级中医医院院长培训班,近100人接受了培训。由有关部、局领导以及卫生经济学、法学、医院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授课。又连续举办了五期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医改”有关文件学习班,对全国省级中医行政主管部门、部分地(市)级中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中医医院的负责人进行了培训。3000名县级中医医院急诊人才培养计划己于1999年底启动。全部培训计划完成后,将有超过6000名中医专科、急诊技术骨干充实到县级中医医院的临床第一线。2000年5月17日至28日,委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举办了中西医结合急诊高级讲习班,有近100名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讲习班,吴咸中等十余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作了专题讲座。新版《中医病案规范》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先后在黑龙江、浙江、四川、新疆等地分片举办了4期《中医病案规范》学习班,培训学员1000名,加快了新版《规范》的全面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中医医院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00年7月在江苏省江阴市顺利完成了由WTO资助部分资金的合作项目,举办了中医药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结合培训讲习班,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中医药工作与初级卫生保健的相互关系以及提高了对中医药参与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五)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带动中医医院的全面发展 2000年5月11日至1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中医专科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中医专科建设工作的经验,研究提出了新时期中医专科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佘靖副部长在开幕式上作了《继往开未,求实创新,把中医专科建设推向新阶段》的重要讲话。代表们认真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方案》等有关文件。起草、修订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2001~2003年度招标指南》。把反复修订后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方案》一并下发。举办了第二期中医肾病治疗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由五家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的专家授课,培训人员达200人。开展了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与中医生产企业新产品开发相结合的试点工作。目前,江苏省中医院等5家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与华东制药集团的合作事宜正在洽谈之中,并将于近期签署合作协议。
(六)推动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完成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的修订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工作的通知》。2000年有11个建设单位通过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的评审验收,至此,全国己有先进县(市、区)47个,有10多个省(区、市)的20多个县(市)提出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申请。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的申报条件,2000年审批了新的先进县建设单位25个,顺利完成了至2000年底先进县建设单位达到100个的目标。
(七)继续做好《执业医师法》实施工作,完善有关政策,加强宏观指导 2000年,全国共有53,000余人报名参加中医师(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资格考试。
起草了《取得中国境内医学专业学历的境外人员申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目前正由卫生部出面组织有关部委会签。就有关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管理的问题,并经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同意,与中国残联所属盲人按摩中心一起,完成了4个有关办法的起草工作,目前正与卫生部医政司作进一步研究。会同卫生部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了2000年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认定及有关政策问题,已由卫生部正式行文。研究确定了针对《执业医师法》颁布前己取得有效行医资格但无医学专业学历的实际,提出了《关于无医学专业学历无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中医从业人员执业医师资格认定的意见》,目前正在报卫生部审批。
(八)把行风建设与医院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以行风建设促进医院的发展
学习唐山中医医院经验,加强行风建设,促进业务发展。至2000年底,共有130余家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前往唐山中医医院参观学习。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海奉贤中医医院等医院至唐山中医医院参观学习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自上而下地抓好行风建设。
从临床用药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往入手,建立“一日清单”制度,并于12月初联合组织了对国家中医药管理直属单位医院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的专项检查,不仅深化了直属单位医院的行风建设,也推动了全国中医系统的行风建设。
(九)加强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为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工作正式启动,监测网点的筛选,指标体系的修订,我局拨专项经费为部分监测网点单位配备了计算机,保证其硬件条件达到监测要求。2000年7月份,各监测网点将第一批数据报至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经汇总分析后,关于2000年上半年的监测数据与相关分析,己于11月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现实状况。
(十)加强民族医药工作,为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服务 为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快民族医药的发展,会同国家民委及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题研究,起草了《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工作,为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服务的意见(初稿)》,明确了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组织领导的具体措施。此外,我们依据该《意见》,还起草了《全国民族医临床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经费资助计划(初稿)》,拟对全国民族医临床重点专科(专病)建设进行分类管理。
(十一)组织做好《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的实施工作 及时了解各地实施《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的情况,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研究处理。积极组织起草《医疗气功知识与技能考试暂行办法》、《医疗气功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和《医疗气功专门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目前均己形成初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2000年农村中医药工作进展情况
继续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切实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
各地以卫生厅(局)的名义或联合中医(药)管理局及时转发了《意见》,并根据当地实际,提出贯彻实施意见。
(一)贯彻实施《意见》取得了三个方面较为明显的成效 ①进一步重视县级中医医院的建设,对发展困难的县级中医医院,有的省组织进行了“会诊”,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帮扶措施(主要是人才、技术、管理);同时更加注重县级中医医院的业务骨干培养与专科(专病)建设,注重提高县级中医医院的管理水平;②进一步重视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③积极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加快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步伐,不少地方还开展了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建设。
(二)进一步推动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 ①于2000年6月29日印发实施了新修订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修订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符合当前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符合《意见》的精神和有关要求;总结、体现先进县建设10年来的有益经验。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使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开展建设工作,抓主要问题及问题的主要方面,不追求面面俱到,通过加大权重的办法,体现建设工作中的重点,与原标准保持连续性,并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②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先进县建设单位的申报条件与申报审批程序、建设单位的数量控制、建设标准与周期、建设工作的督促与检查、建设经费补助、评审验收的程序与方法等,对巩固建设成果、总结推广经验提出了要求,并就农村民族医先进县建设的有关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③进一步扩大了先进县建设单位。2000年有10多个省(区、市)的20多个县提出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申请。根据《通知》确定的申报条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审批了新的先进县建设单位25个。完成了到2000年底确定100个以上先进县及建设单位的目标。
(三)顺利完成了WHO合作项目一一中医药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结合培训讲习班 经过近两年来的积极筹备,2000年7月在江苏省江阴市顺利完成了由WTO资助部分资金的合作项目。举办了中医药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结合培训讲习班,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中医药工作初级卫生保健的相互关系以及提高了对中医药参与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最后并按照WHO的要求形成了一份客观的总结分析报告。
(四)重视做好有关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政策协调工作 组织起草了(关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中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研究报告)(讨论稿),(下简称报告)。继城市医改的各项政策相继出台后,国务院已经下决心尽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了能给农村医改提供有理有据的中医药资源分析报告和决策依据,也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深化内部改革打好基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认真组织开展了对近几年来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的总结分析,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在此基础上组织起草了《报告》。《报告》强调了农村中医药工作在整个农村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医药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对于在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进一步加强的几方面问题提出了建议。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就此稿征求各地意见,并拟在一定范围内召开专题调研、论证会,争取尽快将这一研究报告报送国务院体改办等有关部门。
(金二澄)
中医急症工作进展情况
全国中医急症协作组成立于1984年,由11个专业协作组组成。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协作组在提高中医急症学术水平、发展中医急症事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从事中医急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中医急诊医、教、研输送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与中医急诊临床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建设;立足中医急症学术研究的前沿,针对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病种进行科研攻关,承担了大量高层次的科研课题,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经过长期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再直接管理全国中医急症协作组,将现有的11个协作组移交给中国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管理。以11个协作组为基础,中国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将于2001年筹备成立北京张叶医药科技开发中心,利用协作组的网络资源,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标准规范制定、中介、咨询等工作,逐步把产业中心发展成为中医药科技中介、咨询机构,力争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能够成为上市公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将对中心的筹备工作给予必要的指导,保证其继续发挥中医急症学术领先带动作用。从2000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了县(市)级中医医院急诊技术骨干人才培训计划,用2年时间,为全国县(市)级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培训2000名临床技术骨于,其中由局资助1000名,地方配套资助1000名。该计划于2000年正式启动,培训单位以10家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为主,并制定了详尽的培训方案,培训结束后,给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杨荣臣)
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2000年全国中医药工作厅局长会议之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及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2000年5月1l日至1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中医专科建设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和《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总结交流了中医专科建设工作的经验,深入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新时期中医专科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佘靖副部长在开幕式上作了《继往开来,求实创新,把中医专科建设推向新阶段》的重要讲话。会议期间,全国各地近300名代表们根据佘部长的讲话精神,认真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方案》等有关文件,实地参观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此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大型专科建设工作会议,是第一次涵盖综合性中医医院专科建设、中医专科医院建设与各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内容的工作会议,对于促进中医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郑州会议之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专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方案》,起草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中医专科2001~2003年度招标指南》。
2000年10月23日~29日杭州市中医医院等五家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二期中医肾病治疗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总结了中医专科技术的推广经验,带动了专科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学习班期间,五家中心与华东医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尝试开展了中医专科建设与中药生产企业新产品开发相结合的试点工作,为专科建设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更好地促进中医专科
学术水平的提高,也为中药新品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杨荣臣)
中医系统“医改”’工作逐步深入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后,为制订好九个配套文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主动与有关部委协商,重点在中央争取政策,督促、指导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指导中医医院转变观念,并收到了初步成效。2000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人参加了国务院组成的三个“医改”’督察组,深入到7个省(区、市)分别听取了全国各省(区、市)“医改”工作的汇报,与各省卫生及中医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进行了座谈,沟通信息,发现问题,探讨对策,组织研究提出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措施的初步意见。
“医改”有关文件陆续出台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0年8月份研究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贯彻实施“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工作方案》,从全面学习和深入调查研究入手,并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研究和细化“医改”中有关中医药的政策,促进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指出了深化中医药改革与中医药继承发展的关系和需要把握好的几个方面,将“医改”有关文件的主要内容整理并制作成多媒体便于大家领会和掌握,“医改”文件中有关中医药的内容编辑成册广为宣传,连续举办了八期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医改”有关文件学习班,对全国省级中医行政主管部门、部分地(市)级中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中医医院的负责人进行了培训,接受培训的人员近千名。局领导分别带领调研组到六个省进行调研,重点了解中医系统参与“医改”和内部改革情况,有关司办也进行了专项调研,如各省“医改”政策协调情况、区域卫生规划进展情况、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尤其是中医的试点情况、社区卫生服务进展情况、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等。建立了“医改”联系网络,局内和各省级中医主管部门都指定了专人负责。通过中医医疗质量监测网络对中医医院的内部改革和“医改”对中医医院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长沙召开的全国中医系统“医改”工作座谈会上,对各地在“医改”中涌现的典型地区或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信息,推广经验,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指导。积极协调、落实“医改”有关政策,取得了明显进展,部分省市还专门召开了中医或中医医院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各地中医主管部门纷纷举办“医改”有关政策培训班,深入贯彻“医改”文件精神。经中医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在各地已经出台的实施文件中,对中医药的倾斜政策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述。北京市中医局在落实“药品收支节余两条线”方面,争取到200张床以下的中医院不搞“两条线”,参加“两条线”管理的中医院在返还时也不扣留10%给防保或社区的费用,全部返还。医保部门对于中医技术服务项目的报销也给予倾斜等具体政策。浙江省、湖北省与湖南省明确争取到每个县级区域都要有一所中医院的政策。浙江省在卫生事业补助政策中规定中医事业费的增长比例应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2002年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达到10%。海南省出台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的比例比同级西医医院高18%,等等。大连与绵阳市中医院所在地区属于全国56个“医改”试点城市。经过近4年的不断适应“医改”,在经历了最初的“低谷”之后,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中医优势,赢得了不断发展。在病人选医生方面,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推出首席主任医师后,通过采取全院评选每位出诊专家最擅长的1~2个病种让病人选择的方式,努力让病人选择到本院最优秀的技术;还评选了一批优秀青年专家推荐给病人选择,有利于青年医生的培养和成长。在“一日清单”方面,大连、柳洲市中医院等通过给病人发卡,提供自动查询系统,既服务了病人,又降低了服务成本。在试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面,大连市定出统一的让利标准,规范了医院采购行为。深圳市率先探索了中医饮片招标的经验。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绝大多数中医医院在促进职工转变观念,把职工逐步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公开与平等竞争、形成良性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资源重组方面,继上海龙华医院于2000年初建立中医医疗集团之后,上海曙光医院与一家区级中医院开展实质性合作,也组建了中医医疗集团。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院以蒙药研究开发的知识产权入股方式与大公司合作组建了高新技术集团。
在实施“医改”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一是“医改”政策的深入学习与宣传普及不够;二是各地“医改”政策落实、“医改”进展程度和医院内部改革的力度和进度不尽一致;三是一些中医医院院长和职工观念的转变还有一个过程;四是中医医院的办院思路需要进一步清晰;五是中医医疗机构补偿不足;六是中医药管理软科学研究进展缓慢,等等。
(张 奇)
《中医病案规范》试行
为适应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新形势,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高中医医疗质量,进一步发挥中医特色,促进中医病案标准、规范化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医政管理专家对1992年起在全国试行的《中医病案书写规范(试行)》进行了全面修订,并更名为《中医病案规范(试行)》,自2000年9月1日起在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试行,综合医院和其他专科医院中医科可参照执行。原《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和《中西医结合病案书写规范(试行)》同时废止。民族医病案规范由有关省、自治区中医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本《规范》修订,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后试行。今后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病案质量检查,一律按本《规范》进行质量评估。
本次修订在总结经验,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力求删除重复,突出重点,注重内涵,加强质控,保持中医特色。修订的基本原则是:突出中医病案的特点和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法律性;强化临床医师基本功训练,规范医师病案书写行为;便于医政管理,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有利于促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体现时代特征,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国际惯例相适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自2000年8月起全国将分期、分批举办了《中医病案规范》培训班。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负责中医医政管理工作的同志、有关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业务院长、医务(科)处负责人、临床医师、病案统计人员等参加了培训,目前,《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工作在各地顺利开展。
(吴厚新)
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编制工作
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开展“十五”计划和15年规划思路研究工作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中医药行业的特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了《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
《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提出了“十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主题,以结构调整。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为主线,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价格低廉、质量优良的中医药服务为准则,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速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为国家改革大局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这一指导思想是与国家“十五”发展思路完全一致的。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五”期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到“十五”期末,根据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体制和机制,实现中医药资源配置的优化。服务模式的转变、服务领域的拓宽,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层次,建立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中医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保障人民健康中的贡献率有较大提高。
根据总的发展目标,“十五”期间主要任务是: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研究,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搞好重点学科建设,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强化中医医院内涵建设,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加速中医药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另外,还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药工作。
“十五”期间,为了保证和带动以上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指导全行业工作的同时,我局将组织实施以下一批重点项目:
(一)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计划 “十五”期间,国家局确定20个重点学科加强建设,使之成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促进中医药学术水平的提高。
(二)“4751”专科建设计划 培养4000名县级中医医院专科专病和急症技术骨干,扶植70个中医重点专科基地,选择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50个病种的比较成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与推广,从专科专病的中药制剂中筛选出10个疗效显著、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品种予以重点扶持,开发成中药新药。
(三)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十五”期间,建立50个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形成学科齐全、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带动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全面发展。
(四)百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研究与推广工程 在全国范围内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的临床实用的、确有疗效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标准,从而全面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
(五)民族医药发展规划 在全国择优扶持20个民族医药机构进行重点建设,每个民族医药选择1~3个优势突出。疗效显著的专科(专病)作为重点专科建设,开发10个民族药,整理一批民族医药典籍,形成民族医药的系列教材,加强民族医药的标准化建设。
(六)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计划 在全国继续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县,建设成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发挥其在农村中医工作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七)中医古籍文献整理计划 系统整理各历史时期、各学科或各临床分支、各学派的有影响的文献资料,争取“十五”期间将清末以前有较大学术价值的文献资料系统整理完毕,陆续刊行出版。
(李 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