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政管理

发布者:年鉴网发布时间:2019-06-26浏览次数:119

 

2002年中医药医政工作进展

一、农村中医药工作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及相关配套文件出台。《决定》中明确提出“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的政策和措施,对促进农村中医药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出台。《纲要》在中医药的指标方面,较前一个十年有了实质性突破。《纲要》第七条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特点与优势,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纲要》中有关政府职责部分中强调:中医药部门要制定切实发挥中医药在农村的优势与作用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农村广大地区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规范中医药服务。

3)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国共建设有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83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单位101个。湖北、广东、四川等省还积极开展了省级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通过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探索了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调动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做好农村中医药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4)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新进展。明确提出了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基本思路:根据本地区农民需求和中医药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和农村卫生机构和人员的条件,由省级以及市(地)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筛选那些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合本地区农村使用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通过组织编写教材、实用技术手册和办班培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以推广应用。

广东省实施“双十计划”,筛选推广了20项适宜技术;河北省组织“春雨工程”,重点推广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乡村医生2000多名。

二、积极探索“三项改革”工作

1)中医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各地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份制改造、成立医疗集团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2)中医医院的药品招标采购稳步推进。全国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参加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采购品种和数量进一步扩大,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比例有所下降,根据对63家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情况推算,2002年上半年与2001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2个百分点。

同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若干规定》中明确中药材、中药饮片暂不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但也要规范采购行为。

3)“病人选医生”、“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普遍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步伐加快,一些省市调整了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医院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监督约束机制得到完善和加强,临床疗效和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行为逐渐规范,医院的经济运行效益提高。

三、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工作

1)继续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工作。2002年已完成项目遴选评审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印发实施。

专科协作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肾病、皮肤病、肝病、骨伤等专科协作网络的建设不断推进;召开十五重点肝病专科建设工作座谈会,研究了各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实现强强联合的形式,并确定了合作内容及工作分工。

完成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动态监测体系的建设工作,确定了专科专病监测指标体系,并完成了监测软件的编制工作。

此外,还会同总后勤部卫生部,确定了军队系统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并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军队系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

2)与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实施了为期三年的中国西部中医医院管理支持扶贫项目(天使工程)。项目选择了西部12个省(区、市)及三个自治州的一部分中医院(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对750多名西部地区的中医医院院长进行了培训,并为10家项目单位配备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3)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水平不断提高,监测点由原来的63个扩增为现在的100个,北京、浙江等地已完成监测分中心的建设;根据《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及卫生综合统计制度的修订,完成了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软件的升级开发工作,并在监测单位全面使用。并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工作研讨会。

4)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资助下,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治疗特定疾病的证据及治疗优势研究工作,研究包括四个子课题。2002年项目进展顺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优势及证据研究和中医药治疗脑梗塞、脑出血的优势研究两个子课题已经结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研究和中医药治疗特定疾病的卫生经济运行规律研究两个子课题也正按照计划稳步实施。

5)召开全国中医院制剂管理工作座谈会,对院内制剂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并对院内制剂的硬件条件要求、应用范围、配制方式及申报和审批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6)积极争取中华慈善总会开展的慈善医疗阳光救助工程。该项目共向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0多家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捐赠医疗仪器设备2000多台(件),涉及心电监护、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25种常用仪器设备,设备总值约4.1亿元人民币。

7)第三期全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在上海取得圆满成功。讲习班共邀请名老中医16人,培训了来自24个省(区、市)的学员198人。

四、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取得进展。卫生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省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了中医药服务示范社区建设。许多中医医疗机构积极主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五、进一步推动民族医与中西医结合工作。

会同国家民委举办了首届全国民族医药特色疗法总结展示推广活动,共有19个省(区、市)、15个少数民族的165个项目参加。

20033月在辽宁沈阳召开全国部分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座谈会,就示范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标准、中医病案书写规范、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加强重点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等影响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六、法制建设与行风建设工作

1)会同卫生部制定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印发实施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2)实施《执业医师法》工作。

接收取得中国中医学专业学历的外籍人员和取得内地中医学专业学历的台港澳居民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今年共有172名外籍考生参加了考试。

修订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新修订的实践技能大纲,调整了三站式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考试方式从考生直接接触病人的床边考试改为按要求写一份完整病历,然后进行基本操作及临床答辩。

实施民族医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化。

3)整顿医疗市场秩序。会同工商总局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中医医疗广告及非法行医问题进行调查、处理;会同国务院纠风办、国家计委、卫生部等部委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实行药品分类管理(非处方药已达2500种)、打击假冒伪劣药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六省农村中医药人员调查分析

为了全面掌握农村中医药人员现状与教育需求情况,科学规划农村中医药人员教育培养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加强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于200278日~915日,在山西等六个省进行了农村中医药人员现状及教育需求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摘要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包括:(1)样本县县卫生行政部门、县属中医医疗机构。(2)样本乡(镇)卫生院、样本村卫生室。(3)县属中医医疗机构和样本乡(镇)卫生院45岁以下、专科及专科学历以下的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4)样本乡(镇)个体中医医疗机构的全体中医药人员。(5)样本村卫生室及个体医疗机构的全体卫生技术人员。

调查方法:根据《农村中医药人员教育需求调查方案》的要求,抽取山西等六省为调查省份,按GDP的水平分层,每省抽取5个县、每个样本县抽取5个乡(镇)、每个样本乡(镇)抽取5个村,6个省共抽取30个县、150个乡(镇)、750个村。

二、调查内容

1.样本县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全县总人口数、全县GDP指标、全县各行政乡(镇)和行政村总数,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数、卫技人员数及中医药人员情况。

2.样本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样本县县级中医医疗机构、样本乡(镇)乡级医疗机构、样本村村级医疗机构及样本乡(镇)个体中医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

3.中医药人员现状及教育需求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县级、乡级医疗机构中45岁以下、专科及以下学历的中医药人员,样本乡(镇)个体中医医疗机构的全体中医药人员,村卫生室与村个体诊所中全体卫技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教育需求情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农村中医药服务覆盖面较广,服务价格较低,是农村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的重要手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样本县的医疗机构中,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占县级医疗机构总数的24.4%,每县均有中医医院;设立了中医科室的乡镇医疗机构占乡镇医疗机构总数的78%;有中医人员的村级卫生机构占村级卫生机构总数的31%;中医的个体医疗机构占个体医疗机构总数的41.5%2001年在样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中,乡(镇)卫生院的中医门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17.55%,中医出院人次占总出院人次的14%;村卫生室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门诊量占门诊总人次的39.92%。说明中医药服务已经覆盖了我国农村基层的广大地区和人群,中医药服务量达到一定比例,特别在村卫生室占有较大的比例。

在我国农村居民患病两周就诊总人数中,经中医(含中西医结合)诊疗者占33.41%;在慢性病患者中,接受中医治疗的占39%;在农村住院患者中,到中医医院和乡卫生院接受中医药为主治疗的占31.6%;在我国农村门诊及住院的平均每人次诊疗费用中,中医门诊诊疗费用平均比西医低30.39%,中医住院诊疗费用比西医低33.67%。说明农村居民中有近40%的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已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占门诊和住院患者的30%以上,中医药以其可靠的疗效、低廉的价格,深受农村居民的欢迎,已经成为农村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保护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农村中医药队伍已具一定规模,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但学历、职称明显偏低,无执业资格人员比例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30个样本县中,中医药人员总数为14725人,占卫生技术人员的24.21%,其中,县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员占同级卫生技术人员的15.43%,乡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员占同级卫生技术人员的20.5%,村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员占同级卫生技术人员的34.45%,个体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员占同级卫生技术人员的49.87%。说明在农村有一支数量可观的中医药队伍,是我国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样本县的中医药人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22. 8%30 - 40岁者占28. 53%40 - 45岁者占17. 48%45岁以上者占31. 18%;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者占19.93%,中专学历及无专业学历者占80.07%;中级以上职称者占21.05%,初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占78.95%;有执业医(药)师资格者占31.71%,有执业助理医(药)师资格者占19.22 %,有乡村医生资格者占32.66%,无执业资格者占16.41%。说明我国农村中医药队伍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但学历、职称明显偏低,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无执业资格人员在从事中医药工作,特别在45岁以上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中,无学历、无职称、无执业资格的“三无”人员较多,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善,将严重影响农村中医药服务的质量。

3.农村需要大量高、中等中医药人才,在职中医药人员教育需求迫切,教育培训任务繁重

调查结果显示,31个样本县级中医院、150个样本乡(镇)卫生院及815个样本村卫生室提出近3年内需要中医药人员1302人,其中,县中医医院每院每年约需要4人,乡镇卫生院每院每年约需要0.8人,村卫生室每室每年约需要0.22人;本科生占36.6%,大专生占35.3%,中专生占21.5%,研究生占6.5%。按照三级样本医疗机构占样本县医疗机构总数的比例计算,每个样本县每年中医药人员的需求量约为108人,其中,县中医医院约需要4人,乡镇卫生院约需要20人,村卫生室约需要84人;需要本科生约23人,大专生约47人,中专生约36人,研究生约2人。说明农村对中医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而且主要集中在本科、大专及中专三个层次。目前,我国中医药本科层次培养规模较大,大专层次规模过小,而本科毕业生又很难下到农村基层工作,提示我们在现阶段应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中医药教育,并继续保留一定规模的中等中医药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30个样本县提供有效资料的3074名农村中医药人员(包括村级与个体医疗机构的934名西医药人员)中,有教育培训需求的占88.94%,有学历教育需求的占82.5%。其中,选择本科教育的占24.4%,大专教育的占44.11%,中专教育的占14%;选择中医的占20.75%,中药的占13.89%,中西医结合的占51.2%;选择函授教育形式的占52.4%,全日制形式的占18%,自考的占17.75%,短期培训的占10%。说明农村绝大多数中医药人员有提高学历的要求,其学历需求以大专为主、专业需求以中西医结合为主、教育形式以函授学习最受欢迎。

在村级和个体医疗机构的1670人中,有教育培训需求的占82.34%,其中,要求学习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占64.97%;在736名中医药人员中,要求学习中西医结合的占53%,在934名西医药人员中,要求学习中西医结合的占74.4%。说明在村级卫生机构和个体医疗机构的人员迫切要求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提示在农村基层最需要的是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生”。

30个样本县14725名在职中医药人员中,专科及以下学历者为11881人(不包括县、乡医疗机构的45岁以上人员),根据个人问卷调查结果估算,有教育培训需求者为10567人,其中有学历教育需求者为9854人,平均每县328人,据此推算,全国2074个县(市、旗)约有68万中医药人员需要进行学历教育;此外,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要求,还有大量的在职中医药人员需要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因此,农村中医药在职教育的任务非常繁重。

4.农村中医药人员在职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现行的培训内容与形式不适应农村中医药人员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30个样本县20002002年在职教育经费投入为:样本县卫生局年人均42元,县中医院年人均284元,乡(镇)卫生院年人均110元,村卫生室年人均211元;20032005年计划投入为:卫生局年人均54元,县中医院年人均346元,乡(镇)卫生院年人均148元,村卫生室年人均174元。说明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接受再培训尚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的教育经费投入都很少;而在个人调查有教育培训需求的人员中,每年只能承受500元以下教育经费的占68.8%500元—1000元的占21%,说明农村卫技人员因收入普遍较低,个人经济承受能力也非常有限;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教育的需求形成了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收费较高的学历教育,大多数农村中医药人员都无能力参加。

现行的成人学历教育大多要求参加成人考试,且都要全脱产或半脱产到学校参加学习,这对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职在岗的农村中医药人员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其中的大部分人被考试关在学校门外,能够考上的一部分也因为不能坚持脱产到学校参加学习而半途而废,导致这支队伍的学历长期得不到提高。现行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则主要针对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和医师以上职称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员,基本上未考虑农村基层中医药人员的特点和培训需求,主要是采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组织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学习及临床进修的形式,培训条件和所需费用高,不适应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培训需求。

四、建议

1.科学制定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认真总结我国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医药教育资源状况,结合本次调查掌握的农村中医药人员现状与教育需求情况,在近期组织制定和颁发《全国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并要求各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以保证各地在贯彻落实《决定》及制定农村卫生工作有关政策与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规划时,能够将农村中医药人员培养工作统筹考虑。

2.合理配置现有各种中医药教育资源。加快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和结构调整步伐,根据我国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增加农村需要的全科中、西医医学知识教学内容,强化能力培养,扩大专科层次培养规模,改革培养模式,采取初中毕业学习5年或高中毕业学习3年的高等专科教育方式,定向为农村培养适用的中医药人才。加强中等中医药学校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学校申办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提高办学层次,为农村培养高等中医药专科人才;继续保留中等中医药学校的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专业,以培养农村需要的中等中医药人才,并承担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任务。

3.建立健全农村中医药人员在岗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和组织农村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参加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临床业务能力。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借贯彻落实《决定》的东风,组织制订和实施“全国乡村医生中医药学历教育项目计划”,在2010年前,重点培养50000名左右以中医药知识为主的乡村医生,使他们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并取得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成为农村村级卫生机构的中医药骨干,巩固和发展农村最基层的中医药阵地。

4.逐步完善农村中医药队伍管理机制。将农村中医药人员的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严格依法管理,杜绝无证上岗。对中医药技术岗位上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退,并逐步分流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包括不具备执业资格和不具备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为合格的、高学历的中医药人员腾出岗位;将农村中医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岗位人员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重要条件。

5.积极落实农村卫生人才各项优惠政策。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动与教育部、卫生部协调,在制定有关农村卫生人才政策时,既要将农村中医药人才统一纳入政策范围,又要从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要求各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增加对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投入,改善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积极落实农村卫生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农村基层服务的中医药队伍不断巩固提高,促进农村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徐金香)

 

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工作取得成效

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工作在完成原63所中医医院监测任务的前提下,2002年扩增监测中医医院37所,达到工作方案建立100所中医医院的监测网点的预期目标。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卫生综合统计调查制度》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关于修订印发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精神,对相关监测指标进行了修订,在通过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完成监测软件的升级,使监测软件不仅符合监测指标要求,而且能满足卫生部要求各级医院上报卫生统计报表的需要。提交了2001112月和200216月的《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分析报告》,对全国监测中医医院的出院病案、人力资源和医院基本情况作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与上年度同期进行对比分析。根据首批入网的63家监测中医医院的基本情况、2万多个人力资源、32万多份出院病人住院病案首页的数据信息,对监测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费用、诊治优势及运行态势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应用DEA方法评估了监测中医医院的运行效率,形成专题报告。

目前已建立20002002年的全国监测中医医院的医院基本情况、31204个职工的人力资源情况、429063份出院病人住院病案首页的监测数据信息库,并初步建立了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网络。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  竺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