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

发布者:年鉴网发布时间:2019-06-26浏览次数:15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计划实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进一步加强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工作,组织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以下简称“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工作,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专业覆盖面广、地区分布合理、创新能力较强、中医特色明显、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重点专科群,促进中医临床学术和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20018月开始,组织开展重点专科(专病)项目的申报工作。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本地专家评审推荐,除西藏自治区外,30个省(区、市)共申报了258个项目。

在全面了解项目申报情况的基础上,对复审专家组推荐的项目进行了重点审核,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北京中医医院的皮肤科等160个局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项目,已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项目的建设单位涉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局直属、直管的112个医院,其中:省级58个、地市级37个、县级10个、非政府举办的6个。其中中医医院104个、中西医结合医院8个。

在开展“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工作程序和要求,组织军队系统的医疗机构进行了申报。在军内外专家组终审后,确定17个项目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

为全面加强对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的管理,使建设工作取得应有的成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确定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监测招标体系。同时,为促进专科网络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于200211月、12月分别召开了肝病、肾病两个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座谈会,协调成立了重点肝病、肾病专科建设协作组,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协作组的主要工作内容。

(查德忠)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协作建设单位名单

按照全国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在各单位申报和专家评议的基础上,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评审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确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4个、建设单位78个、协作建设单位461个。

中医基础理论建设单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立项不资助);

中医诊断学建设单位为湖南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立项不资助);

方剂学建设单位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医史文献学建设单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临床基础建设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立项不资助);

中药生药学建设单位为辽宁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立项不资助)、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立项不资助);

中药制药学建设单位为江西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立项不资助);

中药药理学建设单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立项不资助);

临床中药学建设单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内科脑病学科建设单位为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内科心血管学科建设单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内科内分泌学科建设单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内科肾病学科建设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内科消化学科建设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内科呼吸学科建设单位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内科肿瘤学科建设单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内科血液学科建设单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外科皮肤学科建设单位为北京中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外科肛肠学科建设单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辽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妇科学建设单位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儿科学建设单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眼科学建设单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立项不资助);

中医骨伤科学建设单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福建中医学院、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立项不资助);

针灸学建设单位为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立项不资助)、上海中医药大学(立项不资助)。

(濮传文  陈梦生

66种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其对照品的研究与方剂与证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荣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21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颁奖大会上,“66种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其对照品的研究”与“方剂与证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荣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取得如下发现、发明及创新点:①研制了66种药材的具有与原药材主要的功效基本吻合的药效活性的定量对照品和具有专属性的鉴别对照品。创立了全部对照品的简便和可行的制备工艺。②建立了66种药材的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和专属性TLC鉴别。有14HPLC2TLCS含量测定及3TLC鉴别收加载中国药典2000年版。③建立的66种药材质量标准草案均有如下创新:含量测定的均是活性成分;TLC鉴别均具有专属性;均有镉、铅、汞、砷和有机氯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的建议。④研究的药材镉、铅、汞、砷和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达到与国际接轨,为中药材出口奠定良好的基础。⑤发现了许多有开发前景的有效成分或部位,20多种已获得或申请专利、已在国家或部省立项进行新药研究。⑥分离新化合物79种,属内首次发现的28种,种内首次发现的128种。⑦向国家提供了66种药材的活性成分的定量用对照品66 种(纯度>98%)、专属性鉴别用对照品50 种(纯度>95% ,),建立了全部对照品的简便、可行的制备工艺,为近期和长期需求提供了产品和制备方法。为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和中药制剂中药材的鉴别奠定了基础。⑧建立了66种药材的质量标准草案,提高了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为提高中成药制剂达到国际质量标准打下了方法学和对照品基础。

“方剂与证的药物动力学研究”通过对“证治药动学(PK)”假说的验证,为阐明方剂药效物质与机体/“证”的相互作用规律,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该项目开辟了一条方剂作用原理和证本质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新途径,有助于阐明中医药作用原理和证本质。

(陆建伟)

中药新药开发专项实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药新药开发专项并投入专项资金支持。该专项采取政府指导和市场运行相结合,委托科技中介机构组织实施的形式,为企业成为开发的主体建立孵化器,同时吸引有实力的社会资金投入中医药科研。由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研究单位开发中药新药进行指导,力争开发出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广阔市场前景,能够代表国家水平的中药新药成果。首批立项70个课题,其中中药一类新药7个、中药二类新药25个,中药三类新药38个。

 (陆建伟)

2002-2003年度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简介

本期招标的内容分为4个方面:中医基础研究、中医临床研究、中药研究、中医药政策及管理研究。针对每个领域,局科技教育司分别对其研究目标、成果形成、研究重点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发挥了局科研专项(基金)的导向作用。

中医基础研究目标是要出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研究重点是中医证候理论、辩证理论、方药配伍理论、诊断客观化智能化等。

中医临床研究目标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疗效。成果形式是出新治疗方法、新治疗方案、新药(对病因病机有新的认识,在新的治法治则引导下的新药前期研究)、新诊疗设备。

中药研究的目标是促进中药基础理论和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重点是中药研究方法学、中药生产共性技术、中药理论创新、濒危药用动植物繁育及代用品研究、创新中药的前期研究、标准和规范研究等六个方面。

中医药政策及管理研究重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医办医模式与中医特色、中医药科研院所科技体制与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农村中医药工作发展、中药产业化发展中关键问题、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研究。

本期招标共受理课题申请1668项。经评审,共确定立项课题250项。其中中医基础研究类课题65项,中医临床研究类课题83项,中药研究类课题91项,中医药政策及管理研究类课题11项。课题计划和课题经费已下达。

本期招标,在评审方法上有所改革。一是区分和明确初审和终审的审查重点。初审重点审查课题选题和目标,终审重点审查研究方案和其他相关内容。二是评审方法的改革。初审主要采取专家“背靠背打分投票、不集中评议”的办法;终审采用先分(独立审阅申请书)、后议(小组评议)、再分(独立打分投票)的方式。评审过程中,不进行大组评议,小组评审不设组长、评议不做结论性意见。这种方式有利于更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专家的作用,尽可能避免某一个专家的意见决定或影响评审结果的现象,以保证项目评审的科学、公平、公正。

(林超岱)

军队系统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名单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评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总后卫生部联合发文,确定第一军医大学中医内科脑病学科、中医内科肾病学科、中药制药学,第二军医大学的中医内科肿瘤学科,第四军医大学的中医内科消化学科,解放军第二一○医院的中医内科血液学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的临床中药学等7个学科为军队系统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

(濮传文陈梦生

第二批民族医药文献整理项目

为了加快民族地区民族医药文献的抢救与整理,在2002年支持西部中医药工作中。为了使有限资金充分合理的利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第二批全国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工作的通知》,继续坚持重点民族地区支持与一般地区支持结合的原则,依靠民族地区的牵头省论证筛选项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查批准实施,避免了重复立项。2002年度共立项21个课题,涉及9个民族。

(赵明)

2002年度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立项课题简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在总结20005个试点省、200110个试点省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002年度招标共受理申请课题343项,经专家评审,确定56个项目为立项课题。目前课题经费已下拨,研究工作已启动。

(林超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