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消息

发布者:年鉴网发布时间:2019-06-26浏览次数:800

 

2015年世界中医药十大新闻在北京发布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公布了2015年世界中医药十大新闻:

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C·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本土上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也是中国医学界和中医药成果迄今获得的最高奖项。

2.中国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大好时机。2015129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1221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进行了首次审议。草案一旦获得立法表决通过,中国将诞生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对依法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匈牙利《中医立法实施细则》1019日生效。20151019日,由匈牙利人力资源部颁布的《中医立法实施细则》正式生效。此法令对中医人员行医许可证的发放条件做了明确规定,为中医在匈牙利行医提供了法律保护。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认为,中医疗法在匈牙利是非常重要的补充疗法,中医法案获国会顺利通过并付诸实施,对中医药在匈牙利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ISO/TC249正式命名,新发布4项中医药国际标准。2015614日,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暂定名)技术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投票表决方式解决了悬置6年的名称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的名称正式确立。51日,ISO发布了《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分类》国际标准。721日,《中医药-中草药重金属限量》国际标准发布。111日,《中医药-煎药机》国际标准和《中医药-艾灸具》正式公布出版。

5.中捷中医中心、中法中医药中心成立。2015617日,捷克首家中国-捷克中医中心在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医院成立,将致力于中医领域治疗方法的研发、培训和临床试验,为捷克及周边国家提供中医治疗方案。这是捷克乃至中东欧国家第一所由政府支持的中医中心。119日,中法中医药中心在法国巴黎成立。该项目是在中法中医药合作委员会框架下,第一家由两国政府支持成立的中医药中心。

两个中心的成立,体现了中捷、中法政府间卫生合作的重要成果及典范。

6.康莱特注射液、连花清瘟胶囊获批进入美国FDA临床研究。2015年,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中药“康莱特注射液”获批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期临床研究,允许在美国癌症患者中扩大使用。这是首个允许在美国本土进入三期临床研究的抗癌中药注射剂产品。“连花清瘟胶囊”获批同意在美国进行二期临床研究。这是全球第一个获准进入的治疗感冒和流感的复方中药产品。

6.WFCMSWHO建立官方正式关系,WJTCM英文刊创刊。2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执行委员会召开第136届会议第14次会议,通过了包括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在内的非政府组织与WHO建立官方正式关系的决议。131日,由WFCMS主办的《世界中医药杂志》英文刊(World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JTCM)正式创刊。

8.首家中医针灸国际传承基地落户加拿大多伦多。925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WFAS)中医针灸国际传承基地授牌仪式”在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中医学院举行,这是迄今为止WFAS设立的首个中医针灸国际传承基地。

9.WHO传统医药合作中心落户澳门。818日,“国际传统医学论坛暨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药合作中心成立典礼”在澳门举行。该中心将携手WHO,共同致力于传统医药的人员培训、药品质量及安全合作,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将传统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

10.国际制药巨头及农场业者瞄准中药市场商机。201532日,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凡诺华缓解关节肌肉疼痛片”成为首个获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MHRA)批准发售的中药产品。凡诺华首席执行官罗伯特·米勒(RobertMiller)称,公司正计划申请第二例传统中成药产品,用于治疗感冒和流感。730日,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宣布,在中国的首个独家中成药非处方药(OTC)“乐可通”正式上市。1229日,据中新网报道,愈来愈多美国农场业者投入中国草药的生产。由于传统中国医药日益被美国主流接纳,全美有照中医业者约3万人,有46个州核发中医执照。

2015年中医药十大新闻在北京揭晓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和中国中医药报社共同主办评选出2015年中医药十大新闻。

1.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李克强作出批示表示祝贺。201512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指出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表示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纪念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极大地提振了中医药系统的精气神,全行业迅速开展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的活动。

2.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在“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中的杰出贡献荣膺该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祝贺,指出这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应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127日,屠呦呦在瑞典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主题演讲,1210日出席领奖典礼。

3.《中医药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5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医药法(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一次审议。该法律草案着眼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强化政策支持,对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中医医师和诊所准入、中药管理、人才培养等进行规范。

4.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重要文件,健康服务涌现新业态。2015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全面部署。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把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列为重要内容。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旅游与中医药融合发展。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签署《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合作协议》。各地相继出台有关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医药文化科普贯穿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全国52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70个省级基地展出中医药藏品10万余件,年接待近千万人次参观;广播、电视、报刊、图书、网络、微博、微信等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全媒体平台,及时推送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惠及百姓。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药材保护发展规划(20152020年)》。2015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12部门联合印发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这是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全面规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药材资源保护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到2020年,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规划实施奠定基础。

6.深化医改,中医医疗服务顶层设计更趋完善。

20153月和9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原则上每个县级区域设置一个县办中医类医院,每个地级市区域至少设置一个市办中医类医院;明确公立中医医院功能定位,三级中医医院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1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推进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通知》,明确了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诊所区域卫生规划不作布局限制,取消具体数量和地点限制,“民间中医”执业政策取得突破,取得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可以在乡镇和村开办诊所,举办中医诊所的医师执业年限降至3年。

7.中捷中医中心揭牌,ISO/TC249冠名中医药。20156月,中捷中医中心在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医院揭牌,这是捷克乃至中东欧国家第一所由政府支持的中医中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代表中国政府参加揭牌仪式,并指出中心的成立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卫生合作项目。11月,中捷两国总理见证签署《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国传统医学在捷发展的联合声明》等文件,促进中医药在捷克、中东欧国家应用和发展。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首次举办“面向未来:中医药的国际化”分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中医药”作为ISO/TC249永久性名称。由我国主持制定的《中医药—中药材重金属限量》等3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和《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分类》等2项中医药国际技术规范发布。

8.《四部医典》相关版本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民族医药继承发展取得新进步。20155月,由西藏自治区申报的《四部医典》(金汁手写版和1618世纪木刻版)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填补了该名录藏医药古籍文献方面的空白。11月,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发布《白病(白癜风)维吾尔医疗诊疗指南》等14项维吾尔医临床技术标准。

9.我国独立设置中医专业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独立设置中医专业学位,分为博士、硕士两级,含中西医结合及民族医。201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中医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相继印发《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等相关文件,调整确认中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院校45所、博士授权点院校17所。独立设置的25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全部具有中医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13所院校具有博士授予权。独立设置中医专业学位,有利于形成符合中医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完善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体系,与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有机衔接。

10.中医药科研成果再摘桂冠,中医药标准研究加速。20151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领衔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我国首次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同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医药成果第四次摘取该项奖桂冠。中医药标准研究加速,5月国家标准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首批《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3项国家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药膳研究会等联合发布团体标准109项。

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了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14年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2015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卫生和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近年来中医药工作坚持服务大局,突出工作重点,协调配合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中医药工作要坚持以改革理念和法治思维,做好“四个服务”。要坚持为深化医改服务,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坚持为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服务,进一步提供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作工作报告。从十个方面回顾了2014年中医药工作,指出中医药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和卫生计生改革发展全局,全面启动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宏观设计,持续参与深化医改,加快发展健康服务,着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稳步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中医药文化建设,扎实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并强调,做好全年工作,重点要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任务。一是以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为基础,全力谋划中医药“十三五”发展。二是以完善政策和机制为关键,全力推进中医药深化改革。三是以推进依法行政为核心,全力促进中医药法治体系建设。四是以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和提升工程为重点,全力推动中医药在医改中发挥更大作用。五是以落实规划为抓手,全力打造中医药新型健康服务体系。六是以加快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七是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全力构建中医药系统创新体系。八是以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为载体,全力扩大事业发展群众基础。九是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全力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十是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着力点,全力强化行业作风建设。

总后卫生部副部长李清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马建中、王志勇、闫树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分老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和计生委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分管中医药工作负责同志和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同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和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还特邀了中央有关部门、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总后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等部门的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中国药学会第23 届理事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1 23 日,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凯先院士主持会议,副理事长王晓良、副秘书长陈兵、秘书长助理王爱国以及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交流部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回顾总结了2014 年学会国际交流工作情况,提出了2015 年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工作指导意见,讨论了2015 年国际交流计划,听取了国际药学联合会全球药学教育大会、亚洲药学科学家联盟年会筹备情况的汇报,讨论了国际药学联合会2015 年推荐奖项候选人、推荐2017 年世界药学大会主题等事项。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订关于推进中医药海外惠侨计划的战略合作协议  3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以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海外惠侨工程--中医关怀计划整体部署,为整合两部门资源,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海外发展、服务以华人华侨为代表的世界人民健康福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和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作为双方代表签署了上述协议。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以及38位华人华侨代表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

双方将以签署战略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密切合作,制定年度合作计划,在海外惠侨工程--中医关怀计划框架下组织中医海外义诊活动,开展海外中医师培训,推动海外华人医院与国内中医院开展合作,加大中医关怀宣慰侨胞力度,充分发挥海外侨胞作用,提升海外中医行业水平和形象,扩大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影响力。

中医药健康大数据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3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医政司有关领导,中国中医科学院、北大方正集团董事会相关负责人参会,就中医药大数据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做了主题报告并表示,应不断完善物联网等数据采集新技术,逐步构建起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中医药数据支撑平台与管理服务共享体系,建设中医药数据中心让数据发声,从而促进中医医疗与学术发展。

北大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中华结合自身与中医的渊源,介绍方正中医药大数据的基础与探索,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把中医的精髓用科学的数据找出规律性,延伸中医对健康的维护、对疾病诊治方法的认知。

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会议)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31920日,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科技司,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厅和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部门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部分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以“‘十三五中医药现代化推进方略为主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推进(重大疾病防治)项目建议进行汇报,与会代表结合国家在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在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过程中,如何凝练中医药领域重大需求提出建议,结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做好顶层设计,提出一体化的组织实施思路。

▲中医药期刊国际化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320日,由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承办。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巡视员张泽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姜再增、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果德安、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晶岩、万方数据医药事业部总经理张秀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马铮、中医杂志社社长刘国正、世界中医药杂志社社长魏金明,以及多家中医药杂志社主任及代表出席了会议。

姜再增介绍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发展概况,目前国内英文刊想要进入西方主流医学难度较大,需要有关部门的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创办优秀的英文期刊是中医人共同的责任,应凝聚各界力量架起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之间沟通的桥梁。果德安介绍了中医药在美国、欧洲的发展概况及中医药期刊在国际的发展现状。马铮介绍了目前国内英文刊的数量、出版分布地区、主办单位分布、学科类别、出版周期、中国英文刊的发展模式等,指出国内的英文刊与世界顶尖期刊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张秀梅以《中医杂志(英文版)》为例,分析了目前国内已进入SVI的中医类杂志的发展现状,总结、判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次研讨会,为英文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国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  327日,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年会,参加中医药的国际化中日韩医疗与旅游高层对话病毒与人类三场分论坛活动。

在主题为面向未来--中医药的国际化分论坛上,王国强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有关情况。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综合因素的医学模式转变,而中医药的发展代表着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截止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71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已与外国政府、地区组织签订了83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在42个国家开展中医援外服务,在非洲的中医援外人员,多年来帮助非洲人民抗击疟疾、试治艾滋病,赢得了广泛的民众基础。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国将按六先六后战略推进中医药海外发展。一是先内后外,以外促内。二是先文后理,以文促理。三是先药后医、医药结合。四是先点后面、点面结合。五是先易后难、难易结合。六是先民后官、以民促官。

▲针灸临床实践解读及应用培训在北京举办  328日,由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联合主办、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与法规监督司司长桑滨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保延等领导和专家参会。

会议分析了中医标准化的国际国内研究背景和形势,以及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5个疾病针灸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起草组的专家分别从针灸治疗原则、具体推荐方案、相关支撑证据等方面,就主持的带状疱疹、原发性痛经、腰痛、偏头痛、肩周炎5个疾病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做解读和说明,并和与会人员交流。

第十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61314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两岸中医药领域官方、专家学者、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界知名人士以及中医基层从业人员、中医爱好者400余人参会。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希望两岸中医药界人士携起手来,同舟共济,抓住两岸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努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努力运用现代技术创新发展中医药,努力创造中医药规范、标准,提供更多的产品,为两岸民众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研讨会以创新社会办医模式,提高医护管理水平为主题,就加快公立医院改革、两岸民营医院发展模式及健康养老产业务实合作的前景及具体措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同期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次社会办医研讨会、台港澳医疗养老及健康服务模式高级学习班、两岸中医临床实用适宜技术技能及特色手法演示等系列交流活动。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郭振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副局长李京文、福建省卫生和计生委主任朱淑芳、厦门市副市长国桂荣、国民党两岸医疗事务召集人、中华两岸医疗健康发展协会理事长廖国栋、台湾秀传医疗体系副总裁叶永祥等嘉宾出席开幕仪式。

▲《中医药--中草药重金属限量》国际标准正式出版  721日,由中国专家担任项目负责人主持制定的《中医药--中草药重金属限量》国际标准(ISO 18664:201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Deter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herbal medicines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正式进入出版阶段,并于81日,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网站上公布出版。是继《中医药--人参种子种苗--第一部分:亚洲人参》后的第二个中药相关国际标准,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发布的第三个中医药国际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中草药中铅 (Pb)、砷 (As)、镉 (Cd)和汞 (Hg) 含量的3种仪器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3种方法之间的比较,并在附录中提供了中药材重金属含量的最高限额参考,以及适用于作为食品补充剂、功能性食品或天然药物进行国际贸易的非矿物类中药材和饮片。

该标准不是设定每个国家中药材的重金属含量最高限额,而是为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和危险评价提供参考。标准的发布将有助于提高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产业规范化、打破中药材重金属含量国际贸易壁垒,促进中药走出去。

14届国际现代化中医药及健康产品展览会在香港举行 813日,由香港贸发局和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主办。共有120余家参展商参展,分别设中药、保健食品、原料设备及相关服务等展区,集中展示中医药及保健产品和技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中药研究及商机”学术研讨会同期召开,中外知名专家共同研讨中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经验,讨论中药质量控制管理等问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率团出席展览会时提出,要发挥香港与内地各自优势,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借助香港优势,参与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希望内地和香港共同推动中医中药协同发展,积极促进医药互动,以药促医,以医带药,以中医中药的安全、有效,提高中医药在国际范围的认可度。

海峡两岸中医药研究与交流及中药材安全管理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在珠海召开  8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和有关科研单位、企业代表,以及台湾中医药部门代表、高校代表等20余人参会。

会议回顾了工作组第四次会议以来两岸取得的交流合作成果,并围绕两岸中药药典、中药材管理、中药材质量标准等议题展开交流与研讨。一致认为通过工作组会议,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活动,充分增进两岸中医药界的交流,推动两岸中医药界的务实合作。

2010年海峡两岸签订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并在协议框架下成立工作组,负责推动两岸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工作组在大陆方面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牵头,成员单位包括卫生和计生委、科技部、食药监总局、质检总局等部委。两岸在工作组框架下建立定期会议制度,每年轮流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围绕中医药交流、中药材品质管理、中医药科研等领域,开展务实交流与合作。大陆方面召集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王笑频,台湾方面召集人为台湾卫生福利部中医药司司长黄怡超。

▲中医药研究首开伦理审查认证  97日,湖北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等7家大型中医、西医医院通过首批“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认证”(简称CAP认证)并获得证书牌匾,标志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认证工作正式起航。

CAP认证项目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141229日正式批准的首个中医药领域认证项目,是医学伦理领域唯一国家认证项目,也是国际范围内首个传统医药研究伦理体系和认证项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是获准开展CAP认证的唯一合法认证机构,CAP认证的前期基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世界中联开展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评估”(CAP评估)项目。

CAP认证依据的技术标准,是国家认监委批准备案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要求”,其内容包括医疗卫生组织机构、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办公室、研究人员等四部分要求。通过CAP认证,则标志着该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建立了伦理审查体系并得到有效运行,伦理审查的能力和水平达到认证标准的要求。

CAP认证的启动和实施,得到了科技部、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委的支持。其与亚太地区伦理审查委员会论坛(FERCAP)、美国人体研究保护项目认证协会(AAHRPP)等国际同类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得到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APEC)的基金项目支持。

▲第五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在亳州召开  9910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佘靖,亳州市委书记杨敬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中国国际商会会员部部长刘振华,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国医大师金世元、刘敏如、徐经世、唐祖宣,以及来自全国28所知名医药高校科研院所和300多家中医院的负责人参会。

会议以“战略,改革,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医之道,绿色药都,健康中国,世界共享”进行研讨。2015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1届全国(亳州)药材交易会同期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在大会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表示,要形成一批现代化、国际化的中药产业基地,培育一批中药产业大品种、大品牌,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提升中药产业影响力。

同时,金世元、唐祖宣分别设立在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华佗中医院的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揭牌。由中国中医药报社以及亳州市中医药界联合全国知名企业、三甲医院、高校科研单位、名老中医共同发起的华佗大健康创新联盟揭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中医护理评估  9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开展“十二五”期间中医护理发展情况评估,为制定“十三五”中医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内容包括: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开展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贯彻落实《护士条例》、 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改革;提高中医临床护理水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中医护理科研、加快中医护理教育改革与学术交流等工作情况。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2015年度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919日,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科专病建设工作委员会、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开封市中医院承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张大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稽查专员王耀宗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中医药界的代表、专家等400余人参会。

“补脾益肾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评价”等5个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药疏肝益阳胶囊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及其作用机制”等16个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重庆中医药历史挖掘与利用”等27个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补肾活血法治疗急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项目获国际科技合作奖一等奖; “中国桂林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康复合作”等2个项目获国际科技合作奖二等奖;“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中新合作研究”等3个项目获国际科技合作奖三等奖。

颜正华临床中药学学科服务基地挂牌  919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学术经验研讨暨临床中药学科发展高峰论坛上,颜正华临床中药学学科服务基地挂牌,并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等12家单位建设服务基地。将颜正华创建的临床中药学学科理论与医院临床中药服务结合,形成“工作室学科理论-医院技能实践-建立工作标准”的工作室建设服务新模式,组织编写《临床中药学科服务手册》系列口袋书,用于指导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

▲中华中医药学会获优秀科技社团一类项目  923日,中国科协公布2015年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优秀科技社团项目建设名单。其中,中华中医药学会获评一类项目建设单位,连续三年每年获得奖建经费300万元;中国针灸学会获评三类项目建设单位,连续三年每年度获得奖建经费100万元。该评选旨在进一步提升全国学会的创新和服务能力,按照“以建代奖、以建促改、建奖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发挥优秀学会群的“火车头”牵引带动作用。

▲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首届五省()藏医药论坛在拉萨召开 930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雪光,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德吉、边巴扎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以及五省()卫生和计生委有关负责同志参会。

洛桑江村指出,藏医药是起源和根植于青藏高原的优秀传统特色医药,是藏族传统文化“大五明”中的医方明,是重要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把藏医药发展进一步融入国家体系,5省(区)以藏博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藏医药发展区域合作,上下促动、横向联动、区内互动,共同努力,携手推进藏医药更好服务群众、走向全国、进入世界。

闫树江对西藏藏医药发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把藏医药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藏医药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藏医药独具特色,基础良好,前景广阔,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一如既往地支持西藏藏医药工作,在资金投入、项目、政策、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支持西藏藏医药“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建设,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更大贡献。

▲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委员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该奖项。

奖项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以上3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词全文: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品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果。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李克强致信祝贺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委托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5日晚看望屠呦呦并表示祝贺。

王国强会见香港东华三院董事局代表团  1012日,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会见何超蕸女士率领的香港东华三院董事局代表团一行。王国强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对东华三院长期以来推动内地与香港中医药交流所作的工作表示赞赏,并介绍国务院出台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情况,着重介绍了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指出该荣誉意义重大,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华人共同的骄傲。双方还就港方关心的议题深入开展了交流。

香港东华三院从1984年以来,每年都组织代表团访问内地,推动与内地有关机构的合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王笑频,医政司司长蒋健等陪同会见。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主编会议在北京召开 1014日,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以及来自全国25所高等中医药院校150余名主编参会。

会议重点围绕推进十三五中医药教材改革和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工作进行了研讨、部署。王国强为十三五规划核心示范教材编审专家组专家颁发聘书并发表讲话,从正确认识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科学把握中医药教育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中医药教材改革新举措、认真落实中医药教材编写新任务四个方面,对中医教育改革和教材建设做了重要指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王国辰就中医药行业十三五本科教材的规划背景、主编遴选和顶层设计情况进行了通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作为编审专家和主编代表发言,对教材编写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同时,举行了中医药行业教育云平台启动仪式,标志着我国中医药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正式开始。王国强充分肯定了中医药行业教育云平台的意义,并强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加强统筹部署,积极推动平台建设,全面推进行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3家中医院入选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  1016日,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公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24家单位被认定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3家中医医院成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

国家卫生和计生委要求有关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继续加强对示范基地的指导,加大支持力度发挥示范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各示范基地要瞄准国际高水平基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培训全过程管理,调动培训学员和带教师资的积极性,确保培训质量。要认真做好对口支援、骨干师资培训等工作,积极帮助其他培训基地提升培训质量。

今年以来,全国已有4家住院医师培训专业基地被亮红牌,因质量不达标而被撤销资格。2个培训基地医院和12个专业基地被亮黄牌,要求限期整改。国家卫生和计生委今后将对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建立常态化的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对不达标的培训基地坚决取消资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签署《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合作协议》  1021日,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建军出席并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等参加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两部门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协议包括在"乐龄工程"中开展中医药相关活动、开发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包、保护和开发老年中医药人才资源、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支持中医药健康养老人才培养和规范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市场等多项合作措施。

王建军指出,此次合作对促进国民健康管理、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传播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希望两部门能加强资源共享,通过双方务实合作,推进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围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做好顶层设计,共同研究制定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具体意见,引导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规范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市场,制定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标准规范。

王国强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把中医药健康养老纳入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重点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适宜技术及服务包的开发,推动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大力发展和推广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产品和服务。

▲藏医古籍《噶玛曲嘉益西久美医著集》在成都出版  1023日,由青海省玉树州藏医药研究所格列嘉措搜集整理。《噶玛曲嘉益西久美医著集》由十九世纪玉树著名藏医噶玛曲嘉·益西久美所著医学作品及五篇与医著相关的附录文章组成,内容涉及藏医药学经典理论及临床实践等诸多方面,其中以《方剂宝藏论》和《药物鉴别论珍珠链》最为著名。

“方剂论”中记载1370多种藏药配方。“药物鉴别论”中记载509种矿物植物动物药材,并对多种药材的鉴别提出独到的认识。《炮制实践论》《放血火灸论》《药敷药浴论》等著作也富有临床实践价值。附录《藏药标本图谱论·银镜》中1000多张手绘图谱配以文字说明,具有极高的医学、文化和艺术价值。 

▲中药资源与大健康产业峰会 首届西部中医药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学分会成立大会在贵阳召开  102526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及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贵阳市人民政府、中国中药协会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等单位共同承办。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技术与医药处处长张兆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原副局长任德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房书亭,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院士,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李玉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中国药科大学原副校长王广基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正逵等领导,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中医药相关企业的企业家和代表近600人参会。

王国强首先代表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致辞指出,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必须充分发挥好中药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推动产业创业创新,探索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服务经济新常态的路径选择和机制建设。何力代表贵州省人民政府致辞指出,贵州省政府正紧抓生态产业,构筑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坚持需求导向,以互联网+的思维、大数据的手段,加快打造“医、养、健、管”大健康全产业链。张伯礼院士致辞指出,大健康是大智慧、大产业、大机遇、大课题,本次大会将推动西部及贵州省将中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曹雪涛院士致辞指出,要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推动医药科技创新,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发布“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方案  1028日,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传统医药将作为合作重点领域之一。未来的3年里将巩固并拓展与沿线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中医药 “走出去”。

方案提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是古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一定群众基础。推动大国卫生外交,加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政策经验和理念的国际交流,推广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将有力提升中国在区域和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提升我大国地位。

方案明确,将根据沿线各国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及产业等领域合作。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扶植和鼓励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外中药市场。积极推动传统医药相关标准的联合开发与制定,推进传统医药国际认证认可体系建设,提升传统中医药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124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商务部联合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笑频、副司长吴振斗,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万连坡和参与出台《商务部等十四部门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若干意见》的外交部、科技部、文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十余部委代表,以及有关省市商务系统、卫生和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骨干企业(机构)代表等60余人参会。

于文明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及骨干企业(机构)所作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二是抓住重点,先行突破;三是提炼提升政策,形成中医药服务贸易品牌。

▲珠江论坛聚焦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发展规划  1234日,在珠海召开的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第十九届学术研讨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表示,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中医养生保健与重大疾病防治、中药疗效与质量保障、人才队伍与研究平台建设等将成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

会议围绕“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发展规划思路与重点,加强新时期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主题,为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奠定基础,就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中医治未病、民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及中药创新药物研发与中药(材)大品种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重点围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生产技术应用推广、中药材大品种深度开发、中药创新药物研发、民族医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展开研讨。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科学编制《国家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第四届国家中医药改革发展上海论坛在上海举行  125日,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出席并致辞,吉林省原省长洪虎,科技部原副部长程津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王志勇,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上海市卫生和计生委主任沈晓初,两院院士张伯礼、陈凯先,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省(市、区)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人参会。

王国强发表讲话,要着眼于构建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具有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这个目标、突出中医药科技和经济结合这个重点、紧扣激发中医药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个根本,不断深化中医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创新驱动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强调要增强战略定力,把创新发展摆在核心位置;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影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坚持需求导向,找准中医药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改善创新生态,努力营造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强开放合作,加快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瑞典国王向屠呦呦颁发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210日,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颁发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奖章和奖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汉斯•弗斯伯格在评价屠呦呦所做贡献时说:“她对青蒿素的发现引起对抗疟新药品的研制和发展,该药品已挽救上百万人性命,将过去15年疟疾的致死率降低了一半。”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一半奖金由坎贝尔(来自爱尔兰)和大村智(来自日本)获得,他们合作发明了一种寄生虫感染的疗法。

颁奖典礼仪式后,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为获奖者举办了盛大的诺贝尔晚宴。瑞典国王夫妇、诺奖委员会主席、政府官员及其他2015年诺奖得主夫妇等约1 350名嘉宾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