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颂平:中成药和汤药,该怎么用?

发布者:年鉴网发布时间:2019-12-09浏览次数:1055

 

患者看病,总是希望医生开好药,既要对症,又服用方便,最好别太难吃。尤其是找名气大的老中医,总得把脉辨证,开一贴汤药,喝下去妥妥的,药到病除。这是大多数患者美好的愿望。然而,从中医的角度,开什么药?药怎么用?都是有讲究的。

 

中药素有膏、丹、丸、散等不同剂型,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具体的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和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其中,“水煎”就是我们常用的汤剂;“酒渍”就是药酒;“煎膏”就是膏方;而“丸”“散”者,在现代而言,主要是中成药。 



  一般来说,治病起效较快的,首选汤剂。即使用中药饮片,按医生处方配制,加水煎煮而成。近年常用的免煎中药,即中药颗粒剂,则免去煎煮的麻烦,用热水冲泡即饮,更适合生活节奏快的上班一族;不论是煎煮的汤剂或免煎的颗粒剂,都是属于个体化配方的汤药,仍是目前最常用的中药剂型。膏方也是个体化配方,由医院制备而成。



除了汤剂和膏方,临床上常用的还有众多的“中成药”。有丸剂、片剂、丹剂、散剂、合剂等。中成药的共同点是固定处方,由药厂制备,通常是古代的经典名方,如逍遥丸、桂枝茯苓丸、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等,也有现代名医的经验方,如滋肾育胎丸、麒麟丸、田七痛经胶囊等。中成药的主要优点是方便携带、保存和使用;质量稳定;相对于饮用汤药,其口感也比较好。缺点则是处方固定,不能个体化定制。

 

有些患者觉得看中医就是要开汤药,如果吃中成药,自己到药店买就行了,还需要挂号找医生吗?中医生开中成药不是忽悠病人吗?其实,用汤药还是用丸药,也是有讲究的。

 

汤药治病起效比较快,但如果是药性峻猛的药,就需要久煎或加生姜、大枣等缓和其药性,若煎煮不到位,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有些药只适合做丸药,如大黄䗪虫丸,其处方有4种虫类药,是不宜做汤剂的。此外,丸者缓也,丸剂适合于慢性病的治疗,缓缓取效,减少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



中成药的丹剂、合剂则适用于急症的治疗,如用于紫雪丹、新雪丹、清开灵等。胶囊剂是现代剂型,类似于古代的散剂,只是把药粉(散)装进胶囊,更方便服用。由于胶囊比药丸、药片更容易溶解,药物更容易吸收,取效也比较快。常用于止痛、止血。如田七痛经胶囊、散结镇痛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等。



那么,服用汤药的时候是否合适使用中成药或膏方呢?这也要看病情而定。


对于体质好,偶得小恙者,单用汤药数付即可,或单用中成药亦可。若是疑难病证,或病后复发,虚实夹杂者,每天一付汤药,恐药力不足,则可以汤药与中成药并用。每天一剂汤药,煎服1-2次,配合中成药,每天服2-3次,服用汤药与中成药的时间错开,使汤药与中成药互补,则药效的维持时间较长,有助于提高疗效。病情复杂者,还可配合外治、针灸等综合治疗。

 


对于体质虚弱、孕前调理、绝经后预防骨质疏松等,可以在专科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中成药养生保健“治未病”。流产后、手术后亦可使用汤药或中成药进行康复调理。

 

根据药品分类,部分中成药属于“非处方药”,可以直接在药店购买。但自行购买中成药者,须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掌握好用药剂量与疗程,不可过量使用。用药过程中如有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大部分的中成药属于处方药,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并按医嘱在正确使用。

 

罗颂平教授简介



罗颂平博士,教授,妇儿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罗氏妇科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妇科联盟首席专家,全国首批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在中医药调经、助孕、安胎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