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以来,我国武汉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本刊特约温病专家杨进教授撰写《关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几点思考》,认为隔离仍然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治疗当分轻重。提出医者在临床治疗中应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要重视中医温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另外,也应重视中医药中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方药或成分的研究。
2019年底从武汉渐渐波及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和不同地域,多发生于冬春季。中医学将本病归于温病范畴,因其传染性较强,又属温疫。本病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轻者临床症状轻微,与普通感冒、流感相似,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会转为重型,表现为肺炎,甚则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症和多脏器衰竭,从而可能导致死亡。令医学界感到头痛的是,呼吸道病毒种类繁多,而且较易发生变异,时常可以引起一些新的病种,甚至可能造成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所以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以至于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也构成了重大的威胁。中医药两千多年以来,在与各类呼吸道病毒性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了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为我们今天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治疗新冠肺炎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以下就个人关于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提出几点思考,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1 隔离仍然是新冠肺炎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对本病的预防是广大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在历代中医药文献里也有许多预防瘟疫的方法。探索运用中医药方法预防本病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的方向,我们团队也曾尝试研制通过对易感人群及有密切接触史者,施用呼吸道喷雾或吸入具有抑制病毒或增加免疫力的中药制剂,来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但因种种原因未能继续下去。
然而,我国自古以来预防瘟疫流行最有效的措施是隔离,避免接触患者或可能患病者,即《内经》中所说的“避其毒气”,当然也有用药物内服或外用来预防者。目前在相应的新冠肺炎疫苗正式运用于临床之前,隔离仍然是新冠肺炎最重要的预防措施。现在出现了各种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方,姑且不说这些中药方是如何产生的,其中多数没有经过有效性验证和严谨的研究,几乎就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就服用时间来说,服几天是否就能管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不感染呢?有人提出服这些中药方可以改善免疫力,但在短短几天里如何能起到这个作用呢?又是改善了哪个方面的免疫力呢?如果全民都用这种似是而非,并不靠谱的药方去预防新冠肺炎,不但劳民伤财,浪费药材,而且会忽略真正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本病的预防工作有害无益,不值得提倡。
2 新冠肺炎的治疗当分轻重
新冠肺炎与其它呼吸道病毒性疾病一样,传染性强,但病情有轻有重,近日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已把本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四型。轻型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在确诊后,其临床表现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或一般轻型肺炎相似,而且这类患者占新冠肺炎的绝大多数,所以对其治疗一般可以按传统的感冒、流感、肺炎的辨治方法进行处理。但根据目前临床所见,在处理这类患者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这类患者的病证虽然临床表现较轻,有的甚至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单独用中医药治疗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预后也较好,但其中也有少数患者会转为重型或危重型。尤其是老年体弱、婴幼儿或有基础疾病者,应警惕重型或危重型的发生,不能掉以轻心。必要时应适当延长住院观察时间。这类患者的治疗,中医药及早介入,不仅有较高的治愈率,而且对于防止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由于这类病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温疫学中强调温疫的发生每夹有秽浊之气。从这次新冠肺炎的发病来看,疾病初期的症状往往有湿象,常表现有浊腻之苔,在治疗时每配伍化湿辟秽之品,轻则如藿香、佩兰、白豆蔻之类,重则如川厚朴、草果等。但也要注意有些浊腻苔可能是由老年或原有的基础疾病引起的,在辨证用药时要有所区别。三是由于本病初起多有表证,尽管有偏寒、偏热、偏湿等不同,对这类病证的用药还是以宣透达邪外出为主。至于具体方药都可以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只要不违背基本原则,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宜用药太多、太杂,既不宜过用苦寒之品,以免遏伏病邪,也不宜过早滥用补益药,以免邪恋难解。
目前新冠肺炎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是重型和危重型,也是直接影响到病死率的主要因素。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治疗的重要目的,除了发挥其治疗轻型、普通型患者的优势外,还要减少患者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可能性。新冠肺炎发展到重型、危重型,主要表现为正虚邪陷,出现阳气外脱、气阴两伤、化源欲绝等证。这时运用中医药可以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这显得尤为重要。若出现闭脱之证,则投以开闭、固脱等急救方药。在救治过程中,一些已证明有效的中药注射剂,如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也应酌情使用。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即使体温下降,甚至恢复到正常,但全身症状特别是呼吸困难却明显加重、血氧浓度极度降低、胸片也显示肺部病变急剧恶化,可能很快导致死亡。这时中医药治疗的重点是在救治正气外脱的同时减轻肺实变,除了常规辨证用药外,还应注意疏通肺络。在临床上对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疗,还要重视各种有效的西药和支持疗法的配合,必要时应在重症监护室救治。
3 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
在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各种中医药治疗方案已有几十个,虽然目前还不能判别其优劣,但这是件好事。因为中医学对这类病证的治疗总会有章可循,不论引起这类疾病的病原体有何不同,其在临床上的表现多与中医文献上的记载或其它呼吸道疾病有许多共性。并且,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包括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六经辨证等多种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这样在对新冠肺炎进行辨治时一方面可以按照《温病学》的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理论,并参考《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理论分析其病理变化及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可根据中医许多既定的证候类型,参照传统的理法方药进行治疗。如在呼吸道病毒性疾病演变过程中,初期多表现为邪袭肺卫或邪伏膜原,继则多见肺胃邪热亢盛,同时可出现肺失宣肃,甚至出现肺气郁闭或肺络受损等病理变化,严重者表现为内闭外脱、化源欲绝等危证。后期可出现肺之气阴耗伤或痰瘀阻滞肺络等。对于这些病证,中医学中特别是《温病学》里多有相应的治法:在邪犯肺卫时主以疏表透邪,并配合清宣肺热;如属邪伏膜原,当宣透膜原;在肺热亢盛时,主以清宣肺热;对肺气郁闭较明显者,则主以宣肺、泻肺;表现为热在阳明者,或清泄胃热或攻下腑实;在病之后期,肺胃阴伤者,主以甘寒养阴,兼清余热;对肺络瘀阻者,主以疏通肺络等。此外,在病变过程中,往往可兼夹湿、滞、痰、结、瘀等有形之邪,故每配合化湿、导滞、祛痰、攻结、化瘀等法。中医治疗的优势是即使不明确病原体,仍然可以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提出一整套相应的治法方药,且能够起到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减少轻型转向重型或出现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
正因为中医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所以,制定治疗方案必须立足于临床,不能闭门造车。另外,一些新发生的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如新冠肺炎,其临床表现也会有某些特殊之处,甚至无古法可循,所以在运用传统的中医药理论治疗时,也要根据目前所见的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总结经验,病证结合,制定新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完全照搬古人。
4 重视温病学的理论和方法
新冠肺炎具有温疫的基本性质,因而作为温病学一个重要分支的温疫学派的许多理论和诊治方法值得重视。如吴又可提出的杂气学说,以及湿热秽浊之邪引起的温疫初起见邪伏膜原,而用疏利透达之法;邪热内结,而主用攻下之法等论述。余师愚则对暑燥、热毒引起的温疫,主用大剂石膏及清热解毒之品。杨栗山所用的升降散则又别树一帜,把大黄与片姜黄、白僵蚕、蝉衣组方作为治疗温疫之主方。尽管这些医家所论述的疾病有所不同,但现在临床所见的新冠肺炎也往往可以见到类似的证候类型,因而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充分吸取温疫学说的精华,并用到当前新冠肺炎的诊治中,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温病学的内容,推动中医学理论的发展。
5 重视中医药中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方药或成分的研究
当然,目前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也有不足之处。如针对病原体的直接作用不够理想,所以如果有对冠状病毒有特效的药物当然应当使用,而研究中医药中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方药或成分也是值得重视的。但如把这一点作为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着眼点,或作为衡量中医药疗效的标准,很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另外,传统的汤剂虽能发挥其“个体治疗”的优势,但对于许多急重症患者来说显然不能完全适应临床需要。对病情较重者,为了使用方便和取效快,往往需要使用注射剂。在中医药抗SARS战斗时,一批中药注射液如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尽管其中有的注射液出现了毒副反应,但切不可因噎废食,轻易就宣判某药的死刑。因为中药制成注射液毕竟有较大的难度,不能要求中药注射液一出来就要完美无缺,而应加大如何减少这些药物毒副反应的研究力度。如何避免或减少中药新剂型的不良反应,也是摆在中医药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要看到,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可能会出现一些危重病证,尽管中医药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但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这些病证方法的同时,应积极配合西医的抢救措施,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此外,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中,要注意发挥中医学整体治疗的优势,重视肺与其它脏腑之间的联系,突出其发挥综合性作用的特点,以更有效地减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理损害为切入点来进行科研和开发新药。
专家介绍
载自《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