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每一个中医人都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指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把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
上海中医药大学认识到学科建设是大学意志的体现,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学科建设的状态体现高等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学校按照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要求,遵循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的原则,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学科的进程中,围绕如何组建学科团队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主干学科和优势方向
一所大学进行学科建设,如何做好学科整体布局的起手式至为关键。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始终坚持“不重其全重其优、不重其大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在顶层设计学科布局时,坚持两个原则:第一,不贪大求全,将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树立为学校的主干学科,围绕主干学科进行整体布局;第二,不自我设限,积极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以海纳百川的气度,融汇前沿学科与先进技术,提升中医药学科内涵,扩展学科外延。
学校的起手式是学科布局,学科的起手式则是方向凝练。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学科实力取得大幅提升,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任务,面向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优势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在“双一流”建设周期内,经过认真梳理,将“源于中医药理论的创新药物研发”“面向难治性慢性疾病的中医答案”“立足国际科学前沿的中西医结合新探索”明确为主攻优势方向,围绕上述方向形成了11项重点任务:中药生物技术、中药标准化、创新中药研究平台、中医理论传承和创新、针灸原理和效应机理、重大疾病防治共性技术、智慧中医健康服务、中医药国际标准、疾病症候分类研究、中西医结合脑科学研究、炎—癌转化机制与中医干预策略研究。在上述重点任务基础上开展协同攻关,力争解决关键科学问题,产出拥有中医药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二、抓住关键问题,创新学科团队组织模式
学科建设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平台、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方方面面,其中人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通过深化队伍建设机制改革,引育并举,学校已汇聚了一支以两院院士领衔、老中青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如何让优秀的人才结合成优秀的队伍,在优秀的平台上产出优秀的成果,是学校“双一流”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学校启动了“高峰造尖行动计划”。该计划以“对标国际、聚焦创新、体现优势”为原则,以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学科为目标,在整体能力提升的基础上,通过柔性引智、国际合作、学科交叉三拳组合,着力打造顶尖优势。学校打破以往画地为牢、孤岛式的小团队框架,创新团队组织模式,以已经形成的顶尖优势研究方向为切入点,以深度高端国际合作为重要抓手,以一体两翼的团队构架为顶尖人才集聚范式,以国际顶尖影响力成果为表现形式,跨越式打造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研究的国际影响。
创新团队的组建以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既往研究工作科研成果为依据,以本校科学家领衔、围绕主攻方向、引入本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原则,组成方向和目标明确的顶尖优势创新团队,给予特区政策,在团队组建、人员分工、绩效激励等方面由团队负责人统筹把握。学校授予团队负责人团队组建、人员分工、绩效激励的全部权力,根据研究需要全权组建顶尖优势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对学校负责,以完成学校指定的目标任务为宗旨。创新团队研究生允许根据创新任务跨学科门类审核制招生,博士后面向海内外著名高校招聘,接轨海内外著名高校同级同类研究人员待遇。
该模式得到了专家的广泛认可和热烈响应。多位院士牵头组建,在短时间内,首批20个顶尖优势创新团队就完成组建,投入运行。同时,在学校“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关心下,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形成工作落实和联动机制,以专项形式保障团队运行经费,为创新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放眼世界,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
中医药的疗效和神秘,引起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医药学领域专家的兴趣和关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当代中医药人的历史使命。如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引入现代医学科学思维,在双方都认可的科研方法和标准框架下开展国际合作,“高峰造尖行动计划”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很好地探索和实践。
在团队组建过程中,学校积极鼓励各团队引进国际合作伙伴,其对象应当是以通讯作者发表过高水平论著的外籍专家,年富力强,对团队负责人的研究方向充满兴趣,并愿意全力将团队负责人的工作打造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时为团队配备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合理的青年英才,必须是一线的研究骨干,英文流利,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在首期组建的20个团队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团队引入了国际合作伙伴,这些专家参与到了项目从设计、实验到文章写作的全过程,起到了东西方医学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让越来越多的西方专家对中医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些创新团队成为中医药对外交流和展示的最佳窗口,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同时,也让全世界更多的人看到并看懂。
四、突破瓶颈,创新模式初显成效
在以“高峰造尖行动计划”为代表的学校多方位创新机制的支持下,学校的学科建设突破了以往制约发展的瓶颈,高水平成果大量涌现。短短两年时间,20个创新团队就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为后续凝练重大科技成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建设内涵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获得了行业和社会的认同。学校近几年在多个第三方评估中获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或排位。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在与国际合作伙伴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也正快速地成长起来,学校连续两年有教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以第一批顶尖优势创新团队为模板,这一机制已在主干学科中更大范围地推进,形成团队梯队,学校也将进一步完善同行评价、人员进出等机制,并继续坚持以本为本、科研育人、科研反哺教学的育人理念,让相关团队发挥更大作用。
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的召开,使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2020年,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前线,中医药大显身手,充分展示了特色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上海中医药大学有信心,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载自《教育部学位中心》2020年8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