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年鉴》副主编李仪奎先生

发布者:年鉴网发布时间:2023-11-07浏览次数:71

山东中医药大学  王树荣

在高校从事中药药理教学科研四十余年,曾受到多位老师前辈的教诲栽培与指导,获益匪浅。其中上海中医药大学李仪奎教授对我影响最为显著,往事悠悠至今仍历历在目,岁月难以磨灭。


初识李先生系在1978年。这年5月我在上海第一医学院(上一医)梁子钧教授处学习血液流变学测定技术。此地位于永安路,距上海中医学院较近(零陵路),闲暇之余到该校学习请教。李先生时年近五十,中等个头,身形消瘦,两颊凹陷,戴一副近视眼镜,说话语速不急不缓,知识分子味道十足。先生为江苏无锡人,上一医毕业,时任药理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药理的药效及毒理研究,尤其对中药药理的研究颇有心得(如中药药性)。因当时我们正在从事治疗血栓性脉管炎的中药方药的科研工作,故对老师的研究十分感兴趣,一番长谈请教,大受启发。


1986年上海中医学院、山东中医学院等四所院校首先在国内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药药理学》课程。当时讲授此新课困难较大,因所用教材内容简少——仅三十四味中药,无教学大纲,课程体系不明显;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问题老师难以准确表达,学生难以理解(与课本中使用大量动物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有关)。作为教研室内药理学讲课效果较好的年轻老师,我为两名承担此课程的教师之一,竭尽全力,熟悉课程内容,探索课程规律。期间与先生多有书信来往,请教相关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此时先生已经担任多家全国性学会的负责人、多家医药学杂志的常务编委等,并在国内首次提出研究中药药性归经理论的一种方法(后写入全国统编《中药药理学》教材)。


199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联合在武汉大学召开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部分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会议。《中药药理学》教学大纲由李先生主持,周仙瑶(湖南中医学院)和我参加,负责完成该教学大纲的制定(试行稿)。由于已有数年教学积累,参会前连夜书就大纲草案,提出教学目的、课程学习内容(掌握、熟悉及了解)、考核要点等,并在大纲中提出《中药代谢动力学》条目(教材中无此内容),注明今后教材修订时应添加该方面知识以试图建立完整中药药理学课程体系。先生对此大加赞赏,在草稿基础上,组织我们反复论证推敲,修删文字内容,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可行性的教学大纲;并对教材建设提出相应中肯具体的意见与建议。相处数天,白天研究工作,晚上同宿舍(武大招待所)畅聊,先生对吾更加熟知。


1991年底李先生来信邀我参加《中国中医药年鉴》(以下简称《年鉴》)中药药理部分的概述撰写(1992卷)。《年鉴》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反映当年中医药研究现状与进展。李先生从首卷就开始参与《年鉴》条目撰写工作。1986年开始负责撰写《中药》栏目概述,1989卷设立《中药药理》栏目后,即负责撰写中药药理概述;1993卷开始担任《年鉴》编委,1997卷~2000卷担任《年鉴》副主编。通过先生的引荐,就此开启我与《年鉴》的渊源,延续至今,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年鉴工作特别贡献奖》。先生2005年退休后,力荐我接替其担任《年鉴》编委,为吾业务能力提升开拓更大更高的平台。在吾业务成长道路上,先生的鼎力相助功不可没!


李先生主编的《中药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年)为目前大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采用为教材;主编的《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年),为国内中药药理研究重要工具书。先生将专著赠送与我,自己如获至宝,犹如在科研工作的热焰上加入助推的强大动力。95年我陆续在《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国中药杂志》发表国内首创运用组织器官环核苷酸水平分析法研究中药归经理论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章(该两文被英国《CA》、美国《MEDLINE》收载;日后收入全国统编《中药药理学》教材)。看到发表的文章,先生十分欣喜,赞赏有加。


李先生1993年组织在北京召开会议,主持成立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并任首届主任委员;年已六十一的先生,精神灼烁,思维慎密,反应迅速。我有幸参加会议,参与学会诸多事务。面对学会人少,影响力弱的情况,积极向先生建言,发挥个人活动能力较强特点,广泛联系同行好友参加学会,短短年余学会已壮大为二百余人。先生对我的工作信任有加,委任我为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副主任,直至2015年改任分会顾问。参与学会工作的长期过程中,时常聆听先生的教诲,与同行好友(颇多“铁哥们”)见面交流信息,相互学习经验,也常开怀畅饮,收获颇丰;真是一段心情愉悦,业务进步飞速的美好时光。


在先生支持下,我曾数次组织学会的学术活动;其中1999年与2013年在烟台分别组织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学术年会(第三届、第十届)。会议筹备以及召开期间,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扎实到位的务实风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严肃指出不应该把注意力过多放置在餐饮、游览旅游方面,控制饮酒场合与时间,倾全力服务于会议学术交流,提高学术年会的学术水平,促进中药药理研究的提高。先生言真意切,高瞻远瞩,令我辈如醍醐灌顶,自愧汗颜,真乃良师矣!


因年事已高,先生于2005年辞去所担任的学校多项职务,改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毒理研究中心顾问。此后曾担任上海大陆研究院山东分院院长(驻地临沂),每年数次来山东处理业务等事宜。每当获悉先生飞临山东,我均抽出时间前往问候汇报工作。在学生专题实习、毕业论文动物实验等先生均给予巨大帮助。

2015年6月李先生因病仙逝,闻此噩耗,久久不能自已。因工作无法脱身前往沪地送行,委托上海同行好友,恭送奠仪,特别嘱托献上一朵洁白的菊花,以示对先生严谨治学、高风亮节之精神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