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信息系统更新使用新版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通知,于2022年1月1日起在医保信息系统中全面更新使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2021)。此次更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共同推进新版“国标”与医保信息系统相衔接,按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2021)对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中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进行更新,进一步确保医保业务编码标准及数据库的完整性,满足医保业务需求,破除信息壁垒,促进数据共享互认,减轻基层负担。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实施年度推进计划》印发 1月5日,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实施年度推进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七方面115项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其中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作出要求。《计划》明确:在产权制度方面,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立法进程。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制订《关于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建设,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体系构建研究。
▲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会召开 1月5日,本次会议在线举行。新一届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5)由33个单位的35名委员组成,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任主任委员,秘书处承担单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刘保延表示,未来5年,第二届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针灸标准化理论、方法及战略研究,不断提高针灸标准研制质量,大力开展针灸标准的宣传推广和标准化人才培养与教育工作,使针灸标准在提高针灸疗效与安全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中医药事业发展统计提要报告》印发 1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2020年中医药事业发展统计提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增幅达9.9%,中医总诊疗量达10.6亿人次,中医药人员总数为830627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不断增强,中医药教育稳步发展,中医药科研产出持续增长。在中医医疗资源方面,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中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医类医院、中医类门诊部、中医类诊所,及隶属于卫生部门的中医类研究机构)达到72355个,比2019年增加了6546个,增幅为9.9%。2020年全国中医类医院总计5482个,比2019年增加了250个。全国卫生机构中,中医药人员总数为830627人,比2019年增加了63388人,增幅8.3%。《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44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西医药院校150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非医药院校250所。2020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数211303人。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重点发展学科数共计188个,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3个。在财政拨款方面,2020年中医机构财政拨款981.9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408.3亿元,增幅为71.2%,占卫生健康部门财政拨款13331.5亿元的7.4%,比2019年的6.5%有所增加。在中医药文化方面,2020年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水平保持高位,普及率达94.2%,较2019年增长了1.7%;阅读率达92.6%,较2019年增长了2.5%;信任率达92.9%,较2019年增长了1.9%;行动率达62.2%,较2019年增长了4.0%。2020年中国公民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达到了20.7%,较2019年增长了5.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2021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人选名单 1月1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2021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人选名单,确定丁霞等50人为2021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人选。
▲2022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 1月27日,本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斌主持会议。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各项工作,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科技部公布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1月28日,科技部公布2020年度100部(册、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诗经如画 本草如歌——遇见最美的本草2》《中医治未病指导丛书(7册)》4部中医药作品入选。《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主审,于春泉、王泓午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由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诗经如画 本草如歌——遇见最美的本草2》由楚林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医治未病指导丛书(7册)》由郑玉玲、王永霞等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22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召开 1月29日,本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委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宣读马晓伟讲话,余艳红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作工作报告。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中医药法》,总结2021年中医药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
▲中医药类8所高校11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2月9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6所中医药高校以及来自8所高校的11个中医药相关学科入选。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中国针灸学会推进针灸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年)》印发 2月15日,《中国针灸学会推进针灸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年)》印发(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要求发挥原创优势,以针灸学科建设统筹医疗、健康、科研、标准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传播,推进针灸学科在区域、基层、国内、国际各层次、各领域的多元协调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升针灸的服务能力、探索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加强针灸标准研究,打造符合我国特点的针灸研究成果推广的方式和机制。
▲首届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召开 2月20日,本次会议在位于海南博鳌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博鳌国际医院举行。演示会共有15个特色疗法分成三组呈现。世界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李俊德表示,活动利用乐城先行区独特的政策优势,让这些民间中医疗法传承人得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能够促进中医药学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中医药不断走向世界,为更多人服务。
▲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名单出炉 2月22日,商务部公示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入围名单,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延边中医医院延吉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厦门市中医院、南阳市张仲景博物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14家单位成功入围。
▲首个针灸临床证据图谱亮相国际顶级期刊 2月25日,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基于临床证据体的针灸疾病图谱研究》。该研究完善了Epistemonikos数据库(目前国际上最全最优的临床证据数据库)中针灸疗法的临床证据,首次构建了针灸临床证据矩阵及制订了全球首个针灸临床证据图谱,是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研究通过严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了针灸在上述病种的治疗效应及证据强度,为针灸的国际化推广应用及未来的研究重点奠定了基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3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赴清华大学考察调研,与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校长助理王宏伟就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行会谈,并参观清华大学校史馆,调研中医药交叉研究所和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秦怀金、王宏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闫树江赴中华中医药学会调研 3月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树江前往中华中医药学会调研。闫树江对学会在做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积极引领学术发展、培养举荐优秀人才、注重成果评价转化、加强科普文化宣传、健全标准评价体系、助力中医药走出去、科技助力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福建省签订合作协议 3月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德金签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推动福建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合作协议(2022-2025年)》。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 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5年,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满意度达到85%左右。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印发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总结“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基础上,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制定,并于3月8日发布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
▲新版中药材GAP将产生重要行业影响 3月17日,新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正式发布,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关注中药标准化问题,这是中药现代化和走向国际的重要基础条件,中药材标准化则是基础中的基础,中药材的标准化有赖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促进规范生产、保障药材质量的重要举措。
▲《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 3月23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行动有关工作落实落地,其中,国家中医药局分工负责多项中医药相关工作。《工作要点》要求,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强化儿童眼保健相关内容,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各地提升基层慢病医防融合服务能力,总结制订糖尿病等中医特色康复方案。国家中医药局负责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我们在行动”系列活动,举办群众性中医药文化活动,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
▲《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印发 3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提升医疗和养老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改善设施条件。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印发 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是首个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规划》统筹考虑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国际合作等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10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设置15项具体发展指标和11项工作专栏。
▲30位同志获第四届国医大师称号 近年来,全国中医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涌现出一大批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名家。3月29日,为表彰他们的杰出贡献,营造名医辈出的良好氛围,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决定,授予丁樱等30位同志国医大师称号。
▲《2022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印发3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22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旨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系统谋划和扎实推进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其中,多项重点工作与中医药相关。《计划》明确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推动各地有序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评价效果进一步推广示范。
▲《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印发 3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20家中医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名单。《方案》明确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力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到“十四五”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区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培育一批品牌优势明显、跨区域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医疗集团,打造一批以高水平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形成一批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科联盟。
▲《海外疾病中医药防护指南》出版 4月1日,《海外疾病中医药防护指南》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初步形成了海外疾病中医药防治策略框架。全书共分六章,围绕海外人员身心健康,分别探讨了中医药海外发展与应用概况、海外常见病的中医药防治、海外地方病的中医药防治、公共卫生疾病和中医药防治、海外中医药养生保健、海外疾病的中西医防护等内容。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潘华峰介绍,该书是面向境外留学人员和有一定汉语基础、热爱中华文化的世界各国人民的中医药保健科普书籍,弥补了面向境外留学人员和外籍人士的中医药科普书籍的空白,旨在使读者正确认识和应用中医药。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印发4月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系首个多部门共同出台系统部署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分别提出中医药人才工作“十四五”和中长期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基本建立,人才规模总量快速增长,区域布局、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促进人才成长、吸引集聚的制度环境明显优化,培养造就一支基本满足中医药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到2035年,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领域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不断涌现,人才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对健康中国建设的贡献度显著提升。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印发 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做好古籍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其中包括挖掘古典医籍,增加中医药等专业的古文献教学内容。《意见》提出,梳理挖掘古典医籍精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鼓励在文史哲、中医药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中增加古文献相关教学内容;文物、中医药、宗教、法律、农业、林草、水利、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档案、方志、古地图等工作主管部门加强本领域古籍工作。
▲《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正式实施4月12日,国家统计局正式批准执行《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该制度的正式实施,是中医药综合统计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印发 4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不断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方案》明确了创建范围,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区、市)、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方案》提出了创建标准,指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区、市)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需党政重视,部门协同;政策支持,推动有力;固本强基,优化提升等。2030年完成创建工作。
▲中国科协网络平台宣传评价2021年度排行榜发布 4月21日,中国科协2021年度中国科协网络平台宣传评价排行榜发布。在211个全国学会中,中华中医药学会取得了总榜第二名、抖音第一名、网站第三名、微信第八名、今日头条第五名的好成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的贺信精神 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的贺信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认为,在青蒿素问世5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青蒿素帮助我国完全消除疟疾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青蒿素作为援外重大成果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佑护人类健康做出的重要贡献,对密切公共卫生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出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工作和中医药走出去的高度重视,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注入了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印发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做优做强健康产业、强化国民健康支撑与保障、强化组织实施等方面做出详细说明。
▲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 4月28日,2022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召开。200个集体和966名个人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956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医药系统2个集体和21人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15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4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完善护理服务体系、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补齐护理短板弱项、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加强护理交流与合作等七项主要任务。
▲2022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难题发布 5月2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22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难题,共3类8项。其中包括前沿科学问题四项:“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新冠肺炎)的机制是什么?”“高品质道地药材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中医药抗耐药菌的机制是什么?”“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认知和干预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产业技术问题两项:“如何构建彰显临床价值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如何以质量均一为目标提高中药制剂智能化制造水平?”;工程技术难题两项:“如何构建中医药维护脑健康的关键证据体系?”“如何构建面向基层医疗的中医智能化诊疗系统?”2019—202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连续三年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征集工作,共遴选出18项问题难题公开发布。202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获中国科协“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2020年度优秀成果单位”奖。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印发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2022年医改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21项具体任务,其中有多项任务由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任务》明确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教育部推进“四新”建设 将师承教育融入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 5月17日,教育部召开第二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深化新医科建设的讲话中提到,定位“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强化医学生培养的道术、仁术,学术、技术和艺术,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医教协同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国家制度。加快复合型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连续举办10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支持11所高校开展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推动“医学+X”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将师承教育融入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基本建成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认定,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公布5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公布《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6家中医院入选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7家中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辅导类”名单,将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储备项目纳入下一批评估范围。入选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的6家中医院分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辅导类”名单的7家中医院分别是:浙江省中医院包头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鄂尔多斯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黑龙江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西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
▲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公布5月30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单位共同发布2022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全国140家单位被认定为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和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多家中医药行业单位入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民族医药分会成立6月5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民族医药分会成立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经会议选举,产生了民族医药分会第一届领导班子。民族医药分会新任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提桂香表示,民族医药分会成立与发展的宗旨,是对传统医药文化进行有效挖掘、整理和传承。她提出,今后的工作重点包括“拯救民族医药秘方行动”项目、“民族医药价值研究与传播计划”项目、“古代中医传承,加我一个”论坛项目等。
▲两项中医药防治近视指南发布6月5—6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西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论坛在线举办。论坛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实践指南》《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黄斑出血中医诊疗指南》,为近视不同阶段中西医综合防、控、治提供规范指导。《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实践指南》系统整理了包括耳穴压丸、揿针、灸法、穴位按摩、刮痧等在内的5类9项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黄斑出血中医诊疗指南》规范总结了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病证结合辨治方法。
▲国家药监局成立中医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6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决定成立中医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主要负责中医器械专业领域的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第一届中医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专家组由59位专家组成,张伯礼院士等3人担任顾问。第一届中医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专家组的59位专家来自相关领域的医疗机构、监管机构、审评检验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秘书处由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负责业务指导。
▲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首批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6月8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首批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基地名单公布,遴选产生了中日友好医院许润三科普工作室等51个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和广东省中医院等20个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基地。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旨在鼓励中医药领域权威、知名专家参与科普工作,挖掘和综合利用社会科普资源,助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普基地旨在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发展,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支持科普工作。
▲全国中医药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6月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本次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闫树江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要从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一以贯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印发6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就猴痘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出院标准等方面作出指导。《指南》明确,可采用中医治疗。根据中医“审因论治”“三因制宜”原则辨证施治。临床症见发热者推荐使用升麻葛根汤、升降散、紫雪散等;临床症见高热、痘疹密布、咽痛、多发淋巴结肿痛者推荐使用清营汤、升麻鳖甲汤、宣白承气汤等。《指南》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猴痘诊疗相关培训,切实提高“四早”能力,一旦发现猴痘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及时按照有关要求报告,并全力组织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印发6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今年活动主题为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活动内容包括宣传老年健康政策、宣传老年健康科普知识、宣传老年营养健康知识等。《通知》指出要结合老年人特点,通过老年健康教育科普视频等多种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疫苗接种、中医养生保健、运动健身、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健康、伤害预防、应急救助等科学知识等。《通知》还指出宣传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及各地老年健康服务政策等。
▲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启动推进会召开6月15日,本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出席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开阔视野抓好项目推进实施,加快培养大批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秦怀金指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实施以来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路径和选拔、评价机制,发挥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各省(区、市)中医药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相关单位负责人,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400名培养对象视频连线参加会议。
▲国家中医医疗队赴四川阿坝开展巡回医疗 6月1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中医医疗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正式启动巡回医疗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中医医疗队总领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表示,为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有效提升边远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开展巡回医疗活动。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赴四川开展巡回医疗工作的第三批医疗队,希望医疗队专家发扬“青蒿素精神”,扎实做好巡诊工作,为阿坝州人民群众的健康排忧解难。
▲王晨出席《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座谈会并讲话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出席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本次会议。王晨指出,《中医药法》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体现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法律。法律实施五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管理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维护和促进了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王晨强调,要以《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为契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运用法治力量促进和保障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切实解决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扩大优质健康服务供给,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2022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6月28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承办的本次会议在浙江乌镇召开。会议围绕“中医药服务新冠疫情防控”和“中医药服务健康产业发展”两大主题进行研讨。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军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张伯礼、李松等以线上和线下形式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陈香美、刘良等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大会发布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乌镇宣言》,提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五项目标和任务:着力推动高质量诊疗供给,实现健康服务更可及;着力推动高质量临床评价,实现疗效证据更充分;着力推动高质量基础研究,实现科学原理更清楚;着力推动高质量药材生产,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着力推动高质量新药研制,实现中药产品更优质。在高端对话环节,张伯礼院士等专家学者与知名中医药企业家代表,从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国际市场、文化弘扬等方面开展交流讨论。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和《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印发6月29日,为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和《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
▲《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印发7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旨在明确2023年年底前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任务落实,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计划》部署了重点工作部门分工,其中国家卫生健康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婴幼儿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标准研制,健全中医药标准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健康标准化水平,完善体育、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标准体系,推动度假休闲、乡村旅游、旅游民宿等标准制定和实施,强化标准对文物数字化、考古、文物自然灾害防御等领域的支撑引领等。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推进会议召开7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视频形式召开本次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主持会议,副局长、党组成员闫树江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印发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作情况说明。
▲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召开 7月14日,以“保安全守底线、促发展追高线,深化审评审批改革,推动中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本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药管理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发布《2021国家中药监管蓝皮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出席并讲话,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军宁主持会议。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黄璐琦、王辰、王广基、吴以岭、刘良、肖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仝小林等9位中药领域院士围绕“中药守正创新”进行主题报告,深入阐述对促进中药创新研发、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推动中药现代化与“走出去”等问题的思考。本次大会设中药新药创制与审评审批、中药质量安全监管、监管科学与传统药国际协调3个分论坛及2场座谈会。
▲《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7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有多项任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意见》指出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推动机构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优化服务衔接,完善支持政策,多渠道引才育才,强化服务监管等。《意见》明确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扎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进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实施,加强老年病预防和早期干预。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养生保健、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中医药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意见》要求积极发挥信息化作用。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产品,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需求等。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7月18日,商务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中医药局等2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推动中华特色文化走出去。加强传统文化典籍、文物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化开发,面向海外用户开发一批数字文化精品。支持艺术家、传承人等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大力促进中国餐饮、中医药、中国园林、传统服饰和以中国武术、围棋为代表的传统体育等特色文化出口。由中央宣传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召开 7月20日,本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向受表彰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表示热烈祝贺。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持续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开放合作,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人才队伍、科研能力建设,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使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瑰宝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
▲全国中医药人才工作会议召开7月28日,全国中医药人才工作会议在福建福州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主持会议,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德金致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出席会议。上海市、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中医药主管部门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等8家单位进行交流发言。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相关同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卫生健康委分管中医药工作负责同志、中医药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医药领域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代表和部分中医药院校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第八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举行7月29日,由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主办的本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以“数智中医药与网络安全”为主题,旨在促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与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国医大师金世元、唐祖宣、李佃贵、王庆国等参会并致辞,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吴刚作工作报告。
▲中医临床水平提高班皮肤病专题线上举办7月30—31日,由《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海东市平安正阳互联网中医医院有限公司(小鹿中医)共同主办的本次活动在线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门诊部主任、广安门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宋坪,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卢传坚,青岛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朱维平,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汗法病房主任张英栋等专家,围绕“中医治疗头皮疾病思路与临床用药经验”“运用土枢四象理论治疗湿疹”“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特色优势与前景”“从‘热而欲汗’治好银屑病”等内容进行授课。
▲第十四届健康中国论坛循证中药平行论坛举办 7月31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联合主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评价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承办本次论坛以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举办。循证中药平行论坛聚焦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两大病种,发布了2022年度中成药临床循证评价证据指数TOP榜,5个中成药入选治疗心律失常证据指数TOP榜单,9种中成药入选治疗心力衰竭证据指数TOP榜单。“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创建主任李幼平,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姚晨,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刘建平,以及临床心血管病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召开8月12日,由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的本次会议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秦怀金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工作部署和全国中医药人才工作会议工作要求,加快推动中医药教材体系建设,服务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打造一批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精品教材。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伯礼院士线上参加会议并就发挥专家指导委员会作用提出意见建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中医药局人事教育司相关负责同志、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及部分教材主编、副主编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医药产学研专委会成立8月16日,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医药产学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宋建平及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全体成员参会。专委会旨在整合凝聚全国中医药行业的顶级人才与资源,搭建中医药行业的产学研公共平台,加强中医药行业的全产业链建设,今后将经常组织各种学术讨论会、实践总结会、技术交流会、人才培训会等活动。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指出,中医药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分量,中医药产学研专业委员会今后应主动邀请并吸收中医药非遗传承人进入,还要多开展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向世界讲好中医故事。
▲第四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召开 8月18—19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本次会议在宁夏银川以线上线下同步形式召开,大会以“中药资源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东西部科技合作助力黄河流域中药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药协会会长黄璐琦出席会议并作特邀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赵永清出席会议并讲话。黄璐琦从中药资源学发展、新物种新资源发现、中药资源新认识、创新成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岐黄学者段金廒等专家学者以《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黄河流域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实践》《中药材种质资源与品种创新发展》《中药生态农业:“天地人药”合一》等为题作报告。大会设4个分会场,60位学者在4个分会场分别围绕“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与资源保护”“道地药材生态种植与乡村振兴”“中医药大健康与中药资源产业绿色发展”“宁夏枸杞资源价值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中国医师协会召开2022年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8月19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本次会议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李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张军,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大校副局长刘阳出席大会。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竞进主持会议。会上公布了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奖”获奖名单,丁晓东等78名优秀医师代表获此殊荣,其中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厦门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尹震宇,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朱烱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齐文升,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国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罗光伟,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钱树森,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蒋跃绒等多位中医人。
▲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举行8月23日,由中国新闻网、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协办的本次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医大师、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话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传播能力。论坛上,由中国新闻网发起的健康中国科普公益行——“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正式启动。与会专家提出,要探索用中西医并重的中国方案破解人类健康难题。要把中医药传承发展好,在海外打造良好口碑,推进“标准化”,坚守中医药的标准和品质。充分利用数据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使中医药学得到振兴发展。提高中医药文化传播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借助新媒体与各种会议等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展示中医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科学性与特色优势。以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认同与文明互鉴,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人类健康。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召开8月25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广东省中医药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本次会议在广东中山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中山市市委书记郭文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中医服务发展厅代厅长莫蕙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协调部副部长徐小林,部分院士和国医大师,以及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政府部门官员、专家、产业界代表等近300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出席大会。黄璐琦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实施近两年,粤港澳三地政府积极创新,开拓进取,推动中医药高地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界当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共建共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同心协力、加强抗疫领域交流合作,坚持融合发展、实现国际合作示范引领。
▲中国杜仲大会召开8月30日,由中国中药协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药学分会联合主办,吉安市人民政府和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承办的本次会议在江西吉安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作视频致辞。他指出,近年来,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杜仲应用已经从单一的药用用途扩展到杜仲橡胶等多个领域。他建议从杜仲发展战略分析、药食同源策略等方面入手,推进杜仲研究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推动杜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杜仲大会已在吉安举办了三届,成为中医药产业合作的重要纽带和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开幕式上,吉安市市长罗文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岳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肖伟颁发吉安市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顾问证书。学术报告会上,蒋建东、岳建民、肖伟等分别以《标本兼治的生物学原理初探》《天然药物是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大数据科学探索中成药复杂体系的智能制造和技术应用》等为题作报告。
▲中华中医药学会“悦读中医书吧”揭牌仪式举行8月3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悦读中医书吧·学会店揭牌仪式暨座谈交流会”举行。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王国辰,副秘书长刘平、孙永章、陆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董事长、总经理宋春生,副总经理张峘宇等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北京第二家悦读中医书吧正式落地中华中医药学会。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中医药知识科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创立了“悦读中医”综合性品牌体系。品牌涵盖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新媒体矩阵、悦读中医名家讲堂、悦读中医书吧、悦医家移动书馆、中医数字图书馆6个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内容,先后获得12项国家级和行业级奖项。悦读中医书吧是基于已形成的“悦读中医”品牌而创建的连锁书店品牌,旨在营造多元化服务、专业化服务、学术氛围浓厚的沉浸式阅读空间,满足中医药从业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9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本次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出席会议、为专家颁发聘书并讲话。秦怀金指出,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是确保示范区建设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的有力保障,是建设中医药深化改革智库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司有关负责同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人事教育司、医政司、科技司、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同志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从事战略研究、公共政策与管理、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中医药管理等相关领域的18位专家组成。
▲《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发布 9月7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福建省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举办的《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召开。该《指南》为我国首部基层糖尿病中医防治管理指南,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加入中医评估特色,提倡非药物疗法,重视解决常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印发9月8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独特优势,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为做好此项活动的组织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揭牌仪式举行9月15日,本次活动在江西南昌举行。江西省省委书记易炼红出席活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副省长殷美根共同为研究所正式揭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于2021年10月获中央编办批复成立。该研究所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获批的第一个京外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所将围绕中医药健康产业,汇聚人才力量,运用系统的理论、技术、方法,对中医药治未病的精华予以挖掘梳理、传承转化,填补中医药健康领域高端科研平台的空白。目前已通过开展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研发中药新药、对已上市中成药品种进行工艺变更等方式,明确“一方”“一草”“一药”“一乌鸡”等科研重点任务,着力打造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科研与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产业研究新高地,把中医药推进全民健康落到实处。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首方剂)》公布 9月16日,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组织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研究工作,并于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首方剂)》。
▲“科创中国”中医药文化产学融合会议举办9月22—23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承办,天水市科协、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医院协办,北京康众时代医学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支持的本次会议在甘肃天水召开。开幕式上,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副部长林润华、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毛曼君、天水市委副书记杨小平分别致辞。国医大师孙光荣作题为《科创中国万里扬帆,中医中药长风破浪》的主旨报告,他提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要坚持传承“中医医德传统”“中医药临床思维传统”“组方用药传统”;要把握中医药创新的关键,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强强联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作题为《以针带医、以针载文,以国际化推进中医针灸的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介绍了目前中医针灸与全球各国传统医药的发展现状,并对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专题讲座中,全国名中医李应东介绍了心血管疾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中西结合防治方法。岐黄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医患关系”介绍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建议。岐黄学者、甘肃省名中医李盛华建议创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机制,助力新时代“一带一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尚力分享了对中医健康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地震灾害疾病中医药防治手册》发布9月23日,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地震灾害疾病中医药防治手册》发布。《地震灾害疾病中医药防治手册》从地震灾害后中医急救与疾病预防、常见疾病、情志疾病和医籍备考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地震灾害相关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法,着重阐述了针灸推拿治疗、运动疗法、音乐疗法等中医非药物疗法;重点推广小夹板固定、中药外敷等应急疗法和预防为主的中药汤剂或食疗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河南省中医院院长崔应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张晓云、河北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梅建强共同担任主编。
▲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委员大会召开9月27日,本次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王志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军宁宣读《关于成立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的公告》。会议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果主持。药典委员会是我国药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技术机构,承担着制订国家药品标准的使命,此次会议召开标志着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正式成立,2025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全面启动。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由454名委员组成,设执行委员会和29个专业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任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军宁、黄果任副主任委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药典委员会章程》《药典委员管理办法》《中国药典(2025年版)编制大纲》等文件。
▲《中医临床名词术语》《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等11项国家标准通过发布审查 9月28日,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在线召开《中医临床名词术语》《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等11项国家标准发布审查会,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出席会议并讲话。开幕式由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孙永章主持,《中医临床名词术语》《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等11项国家标准审查环节由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伯礼院士主持。
▲《“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印发 10月1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九部分,确定六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推进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四是统筹加强其他重点领域中医药人才培养,五是加强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六是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培养、评价体系更加合理,人才规模快速增长,结构布局更趋合理,成长环境明显优化,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健康(澳门)品牌展览会在澳门举行 10月20—22日,由商务部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承办,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协办的本次活动在澳门举行。110余家参展商以及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单位携其明星中药产品、中药保健品以及智慧中医最新成果参展。在同期举行的2022中华医药产业发展澳门论坛、中医针灸国际合作及产业发展论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行业交流会等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等中医药领域热点前沿话题以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中医药走出去等主题交流见解。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揭牌10月25日,中日友好医院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举行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揭牌仪式,庆祝建院38周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作出批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出席会议并讲话。马晓伟作出批示指出,近年来,中日医院全体干部职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医学研究平台,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马晓伟强调,中日医院作为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和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科技兴院、需求导向、内生动力,立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美好健康需求,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医院的示范、中西医结合的基地、对外合作的平台,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率先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召开11月5—6日,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报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曲凤宏、焦红等出席会议。陈竺作题为《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践行中医药护佑生命的使命担当》的主旨报告。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及中医药领域的知名专家结合诺贝尔讲堂、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中国医药的优势与未来展望、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医药与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学术主题,就如何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印发11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部署八项主要任务、五项重点工程以及八大优先行动,其中包含“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健康中国建设(行动)支撑行动、智慧医院建设示范行动等。
▲《“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印发11月9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
▲李时珍中医药国际健康论坛举行 11月17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卫生健康委、黄冈市人民政府、湖北中医药大学共同承办的本次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发展中医药事业 助力健康老龄化”主题进行研讨和学术交流。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通过视频连线,以《大健康的概念及宏观应对》为题,围绕大健康,就湖北中药材的发展现状、品牌研发等问题作了探讨;国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梅国强进行题为《小陷胸汤临证思辨录》的专题讲座等。论坛现场还签约道地药材产业项目4个,投资近10亿元,助力湖北打造中医药强省。
▲《中医药核心指标集研究实践手册》发布11月19日,《中医药核心指标集研究实践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医药核心指标集国际论坛上发布。《手册》编写突出实践性、实操性、实用性,秉持“去繁就简”的原则,对中医药核心指标集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和实施要点进行了总结和介绍,服务于研制高质量中医药核心指标集。《手册》由国家药监局中医药循证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张俊华担任主编,联合全国从事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共同编写。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发布11月1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指南》牵头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史晓林、副教授刘康分别对《指南》的制订背景、制订过程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指南》于2021年4月立项,内容突出中医诊疗特色与方法,确立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5种证型,并确立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和理法方药。同时,《指南》注重临床应用与评价,包括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学证候分型、诊断与筛查、中西医治疗、预防练功与宣教等方面,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临床诊疗的参考依据。
▲第三届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召开11月19—20日,本次会议在江苏南通召开,会议以“传播健康,赋能品牌”为主题。会上,包括张伯礼、王琦、田金洲等3位中医人在内的21名两院院士发起联名倡议《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传播时代健康强音》。倡议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传播工作者要秉承人民情怀,坚持健康传播为人民;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健康传播权威性;履行主体责任,共建健康传播新生态;坚持守正创新,助力健康传播进万家;强化伦理意识,坚守健康传播价值观;实现健康中国梦,开创健康传播新未来。会上,健康传播领域专家、医疗机构负责人等通过主旨演讲的形式,围绕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卫生健康品牌塑造等话题进行了分享交流,并通过圆桌对话的形式,深入探讨了健康传播的转型升级、媒介融合与创新、“网红医生”与医院品牌建设等热点话题。
▲《2022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发布11月26日,由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主办的“2022健康责任论坛”作为“2022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分论坛在线举办。论坛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的《2022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这是自2015年以来的第六次发布。本项研究基于经典中医理论,通过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对民众健康状态、生活习惯、证候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展示了中医药视角下的人群健康状态。2022年度调查以线上、线下、拦截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覆盖全国346个地市,年龄跨越13—80岁,总计完成25040个有效样本。经过统计测算,本次全民中医健康指数得分为62.2分。综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的指数变化情况,虽然我国居民的健康状态也出现了波动,但总体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发布12月5日,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中医药行业新发展活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2022年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人选名单12月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2022年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人选名单,确定王伽伯等100人为2022年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人选。
▲第二届中医药考试改革发展论坛举办 12月12—13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主办的本次论坛以线上方式举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闫树江作视频讲话。闫树江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召开此次论坛是以实际行动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全国中医药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力举措。考试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系到医师队伍建设的质量。近年来,中医药考试改革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在考试基地建设、分阶段考试研究、中医药经典能力考察、国际化人才评价、中医药职业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他强调:“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深化中医药考试改革,坚持系统观念,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坚持守正创新,突出中医药考试评价的特色优势;坚持结果导向,促进医教考协同,将中医师成长指数、岗位胜任力模型等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推动中医药考试评价工作高质量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加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处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的通知》印发12月19日,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用,释放中医医疗服务资源潜力,提高发热门诊接诊能力,减少发热门诊就诊时间,满足基层群众就医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加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处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的通知》。
▲秦怀金出席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论坛12月23日,由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教育部中医教指委主办的本次会议在线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秦怀金强调,要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和中医药工作的重要部署,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紧密结合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等中医药事业的重大需求,深入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秦怀金指出,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中医药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办中医药教育,着力培养一批对中医药事业有深厚感情,对中医药文化有深刻认识、充满自信的中医药人才。要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深化医教协同,落实好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举措,系统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评价方式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需求导向,围绕中医药发展需求,调整完善学科专业结构,重视交叉学科建设,强化临床能力训练和科研思维培养,培养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要强化师承教育,突出中医药特色,健全师承导师队伍,强化门诊跟师教学,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传承发展好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