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五个中医药有关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展现中医药科研成果,本报对五个中医药获奖项目进行报道。
近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郭兰萍主持的“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构建及示范应用”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对实现中药材生产的高效率、低成本、低碳排放,促进中药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该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大学、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皖西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9家单位共同完成,郭兰萍、黄璐琦、高文远、刘晖晖、杨野、王晓、韩邦兴、刘大会、周涛、康传志是主要完成人。“中药生态农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通过团队协同,可以发挥地域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开展大品种联合攻关。”郭兰萍说。
历经20年的研究,针对中药农业模仿传统化学农业模式导致的土壤劣变、病虫害失控、药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项目组以苍术、三七、人参等大宗常用道地药材为研究对象,开展中药生态农业理论研究,分区域分品种提炼和优化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形成了创新性成果。
在理论层面,项目首次提出了基于“天地人药合一”和“逆境效应”的中药材“拟境栽培”生态种植理论,阐明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四大核心机理和三大核心策略,还构建了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体系,梳理出景观模式、循环模式等5种模式,研制了中药材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体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实践层面,项目构建了天麻等80种生态中药材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研制了240项中药材生态种植和规范化种植技术规范,组建了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服务体系。“项目开发了我国中药材安全、有效、有序、可持续的生产技术与种植模式,实现区域生态因子与中药材生产高度耦合,大幅度提高了中药生态农业的生产技术整体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中药材质量安全,对实现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社会效益。”郭兰萍说。
项目实施至今,依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在河北、安徽等20多个省市进行技术示范推广,带动全国生态种植面积达1500万亩。
“项目在保障中药材质量、提高中药材生产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降低了中药材生产的生态成本,减少了外源污染物对中药材产区及周边土壤、水体等环境的点源和面源污染,实现不向农田抢地、不负山青水绿的生态循环效益。”郭兰萍说,“我希望在未来有一天,中国90%以上的中药材实现生态种植,让中药生态农业成为全世界生态农业的典范。
载自《中国中医药报》2024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