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帝内经》研究中,要“守正”传承。从《黄帝内经》中考古,还原其原创理论体系,发现、还原,这是我们的责任。
黄帝传承伏羲坐地观天的科学考察方法
《周易·系辞传》说:“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又言:“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黄帝完全继承伏羲这种坐地观天的科学考察方法,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看到了“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符合黄帝之前《太始天元册》原文,谓“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素问·天元纪大论》),及“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素问·五运行大论》)。其中记载了面北观北斗“九星”和面南观日月两种授时系统,《黄帝内经》详细记载了面南观日月授时的天文历法过程,笔者现综合考释日月运动规律于下。
太阳南北回归线天道运动是产生六气的本源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坐地观天是用肉眼看到日月“二曜”绕着大地转,根本看不到地球绕太阳转,所以《黄帝内经》没有日心说、没有黄道说、没有地心说、没有赤道说。
图①中的“地”指观察者所在地点,古人称作“地中”,不是“地心”,立杆测日影求这个“地中”,是为了建国确定首都,适合统治者“居中而治”统治天下。《周髀算经》记载了太阳周年南北回归线视运动:“冬至昼极短,日出辰而入申,阳照三,不覆九……夏至昼极长,日出寅而入戌,阳照九,不覆三……冬至从坎,阳在子,日出巽而入坤,见日光少……夏至从离,阴在午,日出艮而入乾,见日光多。”(如图②)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经文说得明白,六气属于天道阴阳消长引起的气候变化,而天道的实质内容是太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天运当以日光明”,《管子·枢言》说“道之在天者,日也”。就是说是太阳在天上南北回归线运动中产生了四时六气的不同气候变化,太阳运动是六气气候变化的本源。六气在太虚中看不见摸不着,于是古人给六气起了个名字叫“三阴三阳”,奥秘藏在一个“奉”字里,将三阴三阳这个名字奉献给六气。其对应关系《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六气是“本”源,名曰“六元”。于此可知,太阳运动的天道“天以六为节”才是产生“六气”各时节气候变化的所以然。太阳南北回归线视运动天道阴阳模型图是《七衡六间图》(图③)。
《周髀算经》说:“凡为日、月运行之圆周……七衡周而六间,以当六月节。”这是指太阳的周年南北回归线视运动,太阳周日东升西落和周年往返南北回归线的视运动实际上是不间断的螺旋视运动,而“七衡”是太阳在不同朔望月月份视运动的七个同心圆轨道,是假设的说理宇宙模型,相邻两圆间有一道间隔,称作“六间”,即六个朔望月(如图④)。
《七衡六间图》包含太阳东升西落的日周期和南北回归线的年周期视运动。上下半年各六个月,《素问·六节藏象论》称作“天以六六为节”。上下半年各六个月,用12地支标记,12地支与三阴三阳的关系记载于《素问·天元纪大论》,谓:“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太阳南北回归线视运动决定了天道四时阴阳。太阳的这种运动规律亦记载于《尚书·尧典》里,谓:“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古人发现是太阳主宰着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就特别尊敬太阳,《尧典》所谓“寅宾出日”和“寅饯纳日”,就是在每天平旦时迎日出、夕时送日落、日中测日影而掌握太阳视运动规律,由此获得1年太阳在南北回归线视运动之间视运动的最长周期是366日。《尧典》记载的日道回归年年周期长度和《素问·九宫八风》一样是日道366日长度,肯定不是黄道回归年365.25日。羲和是观测和报告日影的人。
《尧典》所谓四“仲星”是指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时的日躔星宿,因为没有黄道、赤道,所以不是昏中星、旦中星。《尧典》记载的是二至二分的标准天象:“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是记载仲春时日躔星鸟宿;“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是记载仲夏时日躔星火宿;“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是记载仲秋时日躔星虚宿;“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是记载仲冬时日躔星昴宿。这个日躔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9000年,距今大约10000年,是伏羲时代。
考察太阳运动规律测日影的目的有三。第一,从天道确定太阳南北回归三线(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线)四点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日躔哪一个星宿,分别是在日道中的哪一天,创建“天以六为节”的公理。
第二,从地道测定东南西北中的空间方位,创建“地以五为制”的公理。《国语·周语下》说:“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这是“天垂象”。《汉书·律历志》进一步论述说:“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
第三,确定以观察者为中心的大地中心点,创建“地中”以建国,即建立统治者“居中而治”统摄天下的合法性,所谓“天命”也。
古人看到太阳在南北回归线视运动中创建的两部太阳历记载于《灵枢·九宫八风》,这就是《黄帝内经》的“九宫”说,谓:“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上天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这段话讲的是太一游“九宫”用了366日太阳历,是太阳南北回归线回归年闰年长度周期。而“阴洛四十五日”和“新洛四十五日”是1宫45日则记载1年360日的太阳历。
1年360日太阳历《淮南子·天文训》有记载,谓:“何谓八风?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风至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风至四十五日景风至;景风至四十五日凉风至;凉风至四十五日阊阖风至;阊阖风至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风至四十五日广莫风至。”
《易纬·乾凿度》有记载:“孔子曰: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备岁焉。”
这是《黄帝内经》记载的两部太阳历。《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素问·阴阳离合论》记载:“三百六十日成一岁。”这是记载1年360日甲子周期的太阳历(其闰法是“七日来复”)。(如图⑤)
《素问·气穴论》“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和《素问·九宫八风》366日成一岁,这是记载1年365-366日闰年的太阳历(其闰法是“五岁再闰”)。
太阳南北回归线视运动的两条日道历,360日太阳历和365-366日太阳历。《素问·六微旨大论》四分历,即4年闰1日。
1年360日太阳历是创建24节气的基础。《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1年365-366日太阳历是决定太阳南北回归线视运动回归年的长度,四年闰1日,每年的长度都不一样。这两部太阳历来源于立杆测日影。《黄帝内经》记载只有日中测日影,没有日出测日影。
第1闰年太阳南北回归线视运动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5日。
第2闰年太阳南北回归线视运动回归年的长度是365.50日。
第3闰年太阳南北回归线视运动回归年的长度是365.75日。
第4闰年太阳南北回归线视运动回归年的长度是366日。
置闰“七日来复”返回360日太阳历,“五岁再闰”返回365日太阳历。
月躔日道运行,月快日慢。《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经文说明是立杆测日影获得的太阳历。
太阴历1年是354日,闰年是384日。《素问·五脏生成》“三百五十四”日,闰年384日属于64卦卦历。
日月运行合成了阴阳合历。《素问·阴阳类论》说:“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灵枢·岁露》有“正月朔日”之称。从“孟春始至”“正月朔日”可知,这是讲阴阳合历。
由以上阐述可知,《黄帝内经》有四部历法,两部太阳历,一部太阴历,一部阴阳合历。
月躔日道运动是产生五运的本源
笔者认为,五运六气是阐述日月“二曜”体系运动规律的理论。六气是研究日地运动规律的理论,属于天道。五运是研究月躔日道运动规律的理论,属于地道。
月躔日道运动见图⑥。图中有日道,朔望月躔日道运行。月躔日道运行,月快日慢。《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日月运行合成了阴阳合历。这种阴阳合历1年是354日,闰年是384日。《素问·五脏生成》“三百五十四”日,384日属于64卦卦历。《灵枢·岁露》有正月朔日之称。(如图⑦)
阴阳合历形成了人道四时阴阳,《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冬至45日是立春,属于人道,阴阳合历正月朔日始于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谓“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请注意,太阳南北回归线视运动的天道四时阴阳天象在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而人道的四时阴阳是从正月朔日开始,每三个月为一季。
月躔日道在天上的运行有没有固定的模式呢?有。《周易参同契》说:“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炁索灭藏。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古人据此画出月体纳甲图(如图⑧)。
月亮在日道内外及日道上的运行,古人称为“月行九道”,月行九道之变易有太过与不及。“月行九道”有“九宫”,《素问·六节藏象论》称作“九九制会”。《汉书·天文志》说:“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然用之,一决房中道。青赤出阳道(春夏阳仪系统),白黑出阴道(秋冬阴仪系统)。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
月行九道用十天干标记:行东方青道二——甲乙;行南方赤道二——丙丁;行西方白道二——庚辛;行北方黑道二——壬癸;行中道一——戊己。
王充《论衡》说:“二十八宿为日月舍。”《史记·律历书》说:“舍者,日月所舍。”《吕氏春秋·圆道》则说:“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圆道也。”从“月躔二十八宿”看,二十八宿在白道上。从月躔日道及“二十八宿为日月舍”看,二十八宿还在日道上。因为没有黄道赤道说,所以没有黄道二十八宿说和赤道二十八宿说。二十八宿偕日出入。
月行九道属于“地之阴阳”。《素问·天元纪大论》说:“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于此可知,五行五运属于地道朔望月运动,由此产生的“五季”本源于地道,怎么能把“五季”说成是天道太阳历呢?《黄帝内经》没有十月太阳历。
地道阴阳五行模型图(即月行九道示意图,如图⑨)结合了月体纳甲图、河图、洛书。这是地道“地以五为制”的模型图。
十天干标记日数,10日1旬,3旬30日1个月,此乃运行之数。
月躔日道,太阳的功能是主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汉书·天文志》说“月为风雨,日为寒温”,朔望月的功能“月为风雨”。《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并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灵枢·岁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著,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这不就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吗?如此看来,日月“二曜”运行形成的五运六气是十分科学的理论。于此可知,日月“二曜”运动是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日月二十八宿天纲图没有五星的位置。正如《周易·系辞传》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而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日月星辰是五运六气本源,《素问·著至教论》说“别星辰与日月光”,《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的理论,并作了详细阐述,谓“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如果“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素问·移精变气论》)则人气生乱,旧病未好,新病复起。
日月星古称“三光”,日月星在天上不会落地直接作用于地面,而是通过“三光”作用于大地的。光有色及波。“光”有色,故云“色以应日”而有五方五色。波有频率,即产生声音而有律吕。故《黄帝内经》言五色、五音及六律配应脏腑,《灵枢·五音五味》说“圣人之通万物也,若日月之光影,音声鼓响,闻其声而知其形,其非夫子,孰能明万物之精。”《灵枢·官能》记载“用针之服,必有法则,上视天光,下司八正,以辟奇邪,而观百姓,审于虚实,无犯其邪,是得天之露”。故《素问·移精变气论》说:“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圣人之要是掌握日月运动规律,掌握日月运动规律在于“上视天光,下司八正”“闻其声而知其形”。
日光主四时春夏秋冬的寒温差异而形成寒暑燥湿风火六气,六气的波动形成了八方之风,即是“九宫八风”的来源。现在人们只知道“风为百病之始”,却不知风来源于六气的波动,而六气源于主寒温的太阳运动。
二十八宿的来源
“月躔二十八宿”透露了二十八宿源于恒星月28天的秘密。“月躔二十八宿”就是月定二十八宿,指明二十八宿源于恒星月运行。《吕氏春秋·圆道》说“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圆道也。”说明日月运行始于龙头角宿,终于轸宿一周,故云圆道。
月躔日道运行,一日一宿,恒星月二十八日行二十八宿。依据朔望月朔月、上弦、望月、下弦四月相确定二十八宿四象。这说明中国最早二十八宿是白道和日道二十八宿,不是赤道二十八宿,不是黄道二十八宿。(如图⑩)
《素问·五运行大论》记载角亢氐心尾牛女危室壁奎娄胃昴毕鬼柳张翼轸二十宿,共有二十二宿,缺箕斗觜参井星六宿。二十八宿四象分,是由朔望月朔月、上弦、望月、下弦月相决定的。
日月二十八宿天纲图
以上的太阳六气运行图和朔望月五运的月体纳甲图以及二十八宿合起来就是日月二十八宿天纲图(俗称“五气经天图”,如图⑪)。
由此说明《黄帝内经》、日月二十八宿天纲图的二十八宿四象和《尧典》二十八宿四象是有古老传承的,不是黄帝、尧帝时代才有。黄帝时代就有“上古”之称了(《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说传承了他之前《太始天元册》的上古天象。
《黄帝内经》对五运六气的定义
《黄帝内经》对五运六气有明确定义。《素问·八正神明论》定义五运六气是“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候日月星辰(二十八宿)四时八正之气”的理论,并作了详细阐述,谓:“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王充《论衡》说‘二十八宿为日月舍’,可知此‘星辰’指二十八宿。)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天忌不可不知也……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
日月地三体系运动规律的同化
《素问·六微旨大论》阐述日月视运动的“同化”有岁会、天符、太一天符、同岁会、同天符五种情况,古今注家都没有解释清楚其所以然的自然科学实质,笔者现在试解于下。
岁会,指每年值年岁运与同年年支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而且是东南西北中五方正位。而四方子、午、卯、酉正位是先天八卦图八卦月体纳甲的上乾卦望月、下坤卦朔月、左离卦上弦月、右坎卦下弦月,丑、未、辰、戌土位在中,这是岁会的五方正位,也是发生自然灾害的时间点,地震大多数都发生在朔月、望月。(如图⑫)
寒暑燥湿风火六气本源于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天以六为节”规律,木火土金水五运本源于朔望月视运动的“地以五为制”规律。而天符指主一年的岁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相符合的年份,也就是说主岁运的月亮与主司天之气的太阳在地球的同一边,会发生日食。日食更是古代最害怕的灾害发生时间点。
同岁会指岁运不及之年的五行属性与客气在泉之气的阴干阴支五行属性相同,同天符指阳干岁运之年的五行属性与客气在泉之气的阳支五行属性相同。在泉之气与司天之气方向相反,司天之气面北,在泉之气面南,所以同岁会、同天符是主岁运的月亮与主司天之气的太阳在地球的两边,会发生月食。(如图⑬)
对五运六气岁会、天符、同岁会、同天符、太一天符同化现象的现代科学破解意义重大,所谓岁会、天符、同岁会、同天符、太一天符的同化,其实就是阐述日月地三天体的相离合,《素问·气交变大论》则阐述日月五星“七曜”的相合相离,这对五运六气的现代科学研究有很大启发作用。当日月五星都在地球一侧或两侧时,它们会对地球产生特别大的引力合力,形成奇特天象,导致奇异的气象、地象、物象发生,引发特大的地震、日月食、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典型的例子如五星连珠,在1665年发生的百年不遇的寒冷年。
又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农历7月初二(朔月)凌晨3时(丙辰年,天符年)。
1978年9月16日,伊朗塔巴斯镇及周围许多村庄发生里氏7.5级至7.9级之间的大地震(农历戊午年8月14日,太一天符年)。
1990年6月21日,伊朗西北地区发生里氏7.7级地震(农历庚午年5月初二日,同天符年)。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西北部城市伊兹米特发生里氏7.4级地震(农历己卯年7月初七日,上弦月)。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农历甲申年12月15日,望月)。
2008年汶川8级大地震(农历戊子年,天符年)5月12日14时28分04.1秒(农历4月初八,上弦月)。
这些例子展示了地震、日食、月食可以在同一年内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且它们的可见性取决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观察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在同一个地方。在60甲子年中有同化24年发生,异化36年没有,所以地震、日食、月食不是每年都会发生。
载自《中国中医药报》2024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