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乳腺癌患者曾对李灿东说:“十年前我刚来看病时,因为经济压力想放弃,是您开的便宜药让我坚持到现在。”
——全国名中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灿东
“医学首先是人学”,这是我的导师、全国名中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李灿东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初闻此言,我并未深究其意,只是默默记在心里。然而,随着学习和实践的积累,我逐渐领悟到,这句话不仅是中医的精髓,更是行医路上的指引。
人学是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对“人学”的初步理解,源于一次门诊的亲身经历。一位母亲带着憔悴的女儿前来就诊,女儿因 长期患病几近绝望。李灿东老师并未急于开药,而是先示意她们坐下休息,随后轻声问诊。诊毕,他温和地对母女俩说:“可以治好的,咱们一步一步来。”母亲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女儿的脸上也有了些许生机。
李灿东老师常说:“医生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他总是耐心地为患者诊治,言语温和,目光坚定。他常叮嘱患者:“不要把自己当患者,家里人也不要把他当患者。”他鼓励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摆脱“累赘”的思想包袱。正是这种人文关怀,让患者在走出诊室时,仿佛病已好了一半。
那一刻,我明白了“人学”的第一层含义:医学不仅是技艺,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
人学是要减轻患者身体、经济双重负担
对“人学”的进一步理解,来自李灿东老师对患者经济负担的关注。李灿东老师常言:“如果你挽救了他的生命,却让他陷入经济困难,那依然没有真正帮助到他。”在临床实践中,李灿东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对比药物价格,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价格低廉的药物。他深知,许多患者长期患病,经济负担沉重,因此他总是“精打细算”,追求“味少量轻”,既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又不增加身体负担。
一位乳腺癌患者曾对李灿东老师说:“十年前我刚来看病时,因为经济压力想放弃,是您开的便宜药让我坚持到现在。”
那一刻,我明白了“人学”的第二层含义:医生不仅要挽救患者的生命,更要帮助他们保持生活的信心。
人学是以人为本的医德体现
对“人学”的更深领悟,来自李灿东老师对中医传承的坚守与创新。在中医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李灿东老师以“守正传承”为己任,创立了旗山堂,秉承“正气存内”的理念,致力于传承中医精髓,培育真正的中医人才。
李灿东老师在《旗山堂医说》中写道:“道德不存,法术焉附!”他强调,医者不仅要懂医术,更要有医德。患者是有血有肉的人,医生要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去对待他们。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深影响了每一位旗山堂的学子。
李灿东老师常说:“医者父母心,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就要以最大的诚意去对待。”他不仅用医术治愈患者,更用医德守护患者的生命与尊严。这种“人学”理念,不仅是中医传承的精神内核,更是我们未来行医的重要标杆。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医药为用,性命所系。”“以人为本”是中医传承至今的核心精神,而“人学”则是我们未来行医的重要指引。正如李灿东老师所言:“满头大汗爬到山顶的人一定会受到尊重。”我们定当秉持“人学”之道,精诚行医,治病救人,传承岐黄,守正创新。
载自《中国中医药报》2025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