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意味着中西医结合将成为未来5年建设健康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背景下,格外意味深长。
此举不仅是基于实践成效、顺应发展规律、回应民生需求的战略抉择,还标志着中西医结合从理念倡导、临床探索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正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医学现代化之路。
更深长的意味在于,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深刻实践,本质上是以文明互鉴的视野审视中西两种医学的关系,打破单一医学模式的局限,确立起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发展底层逻辑,既为中国医学现代化锚定航向,更向世界提供了破解全球健康难题的中国方案。
医学是文明的镜像,其发展范式始终镌刻着文明演进的烙印。中国式现代化是融通中外、守正创新的现代化,以医学为基础的健康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石,其现代化进程自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在中西方文化从激烈碰撞到深度交融的历史背景下,中西医结合应是中国式医学现代化的第一要义。
这是因为中西医作为当今世界两种主流医学,各有优势,又恰好互补短长,中西医结合可突破各自局限,既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又吸纳西方医学文明精华,共同造就一个疗效最好、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新医学,在医学领域走出了一条既具中国特色又具世界意义的发展道路,构建全球卫生健康服务“最好”模式,探索人类健康文明“最佳”形态。
事实上,在“中西医并重”的我国卫生健康方针指引下,中西医结合工作一直在推进着,尤其在“十四五”时期,更是迅猛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国内,从各级文件反复强调“促进中西医结合”,到全国范围内中西医旗舰医院、旗舰科室的系统性建设,实践成效正转化为各地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比如,近期广东省中医院开设罕见病门诊,从患者角度出发,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罕见病患者的症状、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安全性良好。立足中国4.5亿慢病人群的防控实践,通过发挥中医药优势在基层形成的“防筛诊治管康”全链条服务体系,也将给百姓带来真切获得感。
在国际,面向全球医学难题,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建设、中西医联合诊疗标准的推广、传统医学纳入全球卫生体系都为各类疑难病治疗提供了新路径,让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走向世界,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因此说,“促进中西医结合”不仅是推进中国式医学现代化的第一要义,更有一份探索人类健康文明新形态的使命和责任,每一位中医药人乃至每位中国卫生人都应对此有所认知,有所作为。
载自《中国中医药报》2025年11月20日
